设置

关灯

第一章 武帝教子(1)

    远在战国时期秦孝公欲振兴秦国一统天下于是便广纳天下贤才。

    其时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向孝公推荐了商鞅。

    与秦孝公第一次见面之时商鞅一个人说了很久但孝公却装作打瞌睡并不理睬他。待得商鞅走后秦孝公怒骂景监说他推荐来的人是个疯子尽是说些狂言乱语。景监因此责怪商鞅商鞅却道:“我向孝公说的是帝道他听不懂而已。”

    五天之后应商鞅之请景监又求得秦孝公召见了商鞅。这次二人之间有了一些交谈但商鞅的表现还是不能让孝公满意于是秦孝公又责备了景监。而这一次商鞅对景监说:“此次我与孝公谈的是王道他还是不太懂。”其时商鞅恳请景监再为他争取最后一次面见孝公的机会如果还是不成他就决定回家去种瓜了。

    于是商鞅第三次晋见孝公。此次两人相谈数日不厌。甚至在谈话当中孝公不知不觉把身体都移到席案前面来与商鞅促膝而谈。事后景监问商鞅:“你此次怎么能使孝公如此满意?”商鞅道:“我这次谈的是霸道孝公因此大悦。”

    纵观中华历史一个王朝统天下、治国家不外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王道”一种便是“霸道”!王道是圣王之道而霸道则是依靠暴力实行统治。圣王之道是靠道德教诲和教育来贯彻的正所谓德治教化。而霸道则依靠强制手段来推行武力就是其力量的源泉。

    依孝公之意行帝王之道等得太久他没有这个耐心。而行霸道能及时看到国家富强这才合了他的意思。所以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推行霸道。

    事实也正如孝公之意行霸道让孝公及时看到了秦国的富强。但是从历史上又不难看到:以德治国为公天下是则天下共举可成就五帝之业;以仁治国泽及百姓万国景仰可成就三王之业!而秦孝公变法以武力治国秦统一天下厉行霸道却落了个十五年而终。

    由此王道与霸道孰优孰劣当可一下分辨清楚!

    武帝李元霸在与大唐相抗之时其所作所为并不脱离“霸道”之内。但在大赵立国之后作了皇帝的他却也认识到了自己肩上有着千万百姓的身家性命责任非常重大。于是武帝便与其师薛道衡忆古思今只为寻得治国妙方能更好的治理天下创造一个“万国衣冠朝冕琉”的繁华盛世。

    二人苦思竭虑终认为即便如今大赵国的商务兴盛但中华民族在根本上还是一个农业民族三千年保守思想的积淀使得人们追求的始终是和平稳定的生存展环境。不但为中华历代统治者追捧的儒家各种理念就是基于此建立起来的而且历史上影响中国以及东亚几千年的“华夷秩序”和“朝贡体系”也是这种需求的对外拓展。

    “华夷秩序”强调以中华帝国为中心互不侵犯、不干涉他国内政和不欺寡凌弱礼尚往来。“朝贡体制”则是中国的皇帝在安抚外围的朝贡国之时以“予多取少”的原则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武帝前生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就是具体体现。

    当然这些并不是单凭军事、政治、经济等实力就可做到更为重要的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模式在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这使得周边诸国对中国的儒家文化敬慕景从而在华夷秩序中诸国信奉儒家文化便是朝贡体系得以延续千年的根本所在。

    以前史为鉴与秦孝公的选择不同武帝与薛师一致认为奉行“王道”方为大赵治国上策!而讲究仁义以德待人令别人心甘情愿承认你的地位……这就是王道!

    于是自华纪三年起大赵国对内以礼法治国让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则暂时停止了扩张实施睦邻政策与各国友好相处。

    此时的大赵当真好一派泱泱大国的模样!

    ※※※※※※※※※※※※※※

    华纪九年春大赵国都城洛阳的街头。

    “师祖我们偷偷跑出来不会被爹爹抓住吧?”一个大眼睛的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