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051章 困惑与考察(中)

农户,刘福也经常给予技术和医疗指导。

    慢慢的,村里的人越来越信服刘福的本事,想养羊的村民都在他这里买种羊。刘福也没有坑大家,每次都是选最好的大羊给村民,而且他卖出的小尾寒羊还承诺负责技术指导,第一时间治疗羊病,让买羊的人安了心。从他这里买羊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最后,刘福干脆放弃了肉羊养殖,专门搞起了小尾寒羊种羊选育工作。

    几年时间下来,刘福的养殖场形成了五千头的小尾寒羊存栏量,肉羊养殖、种羊繁育并存的局面。而期间他卖出的种羊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整个阳平镇的小尾寒羊基本上都是刘福养殖场种羊培育出来的后代。这无数的羊儿也为刘福赚到了近千万的财富。现在,刘福所在的村子几乎家家养羊,规模大点的就有十几二十家。全村的人都靠小尾寒羊致了富,村里子到处都是小洋楼。只是因为没有规划,看上去有些凌乱。

    而刘善成养羊其实只有二三年时间。之所以短时间发展到几千头的存栏量,全是因为他变卖了家里的毛皮加工厂。刘善成父子两代人靠着祖传技术,都是加工牛皮、羊皮的高手。家里搞毛皮加工厂已经十多年时间,请的工人也有二十多个。由于技术好,出的皮子质量好,生意一直十分兴旺,家里积累的财富也不少。

    生意往来之中,刘善成发现养殖小尾寒羊的利润相当不错,而且技术门槛不是很高。再则由于这些年南方的毛皮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规模巨大,抢走了很多北方小厂的生意,刘善成家里的加工厂由于技术好,还能维持,但是利润已经非常薄了。

    活人哪能被尿憋死,困境造就变革。刘善成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特别是刘福毫不藏私的帮助和指点,他说服自己的父亲,果断的卖掉了皮毛加工厂,辞退了工人,只是在家里还保留着一个小作坊,由他们父子和他父亲的二个徒弟加工一些高档皮制品。卖掉加工厂,加上家里的积蓄,刘善成一次性拿出伍佰万元,建起了大型标准化养殖场,从刘福和其他种羊繁育场引进了三千头小尾寒羊,并且通过刘福的推荐,从他那里雇请了几个技术人员,另外从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招聘了一批毕业生从事管理工作。

    刘善成有管理工厂的经验,加上刘福及其他专业人员的指导,他的养殖场发展起来也算顺风顺水,目前养殖场规模控制在五千头左右,同样是肉羊和种羊并存的模式。通过刘善成的介绍,盈利相当可观,比原来办加工厂好多了。

    李大山几人听了情况介绍,对刘福的看法大不一样了。一个个仔细打量起他来,搞得刘福连连摆手,退后一步,谦虚的说道:“求您了,可别这样看我。其实大家都养羊,我更赚钱。”

    黄教授笑着说道:“我们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敬佩你的为人。自己富不算富,家家富才是真的富。刘福同志,你很不简单啊!”

    刘福知道黄教授的身份,听了这话,更是不好意思了,连忙答道:“黄教授,你可别寒碜我。我也就是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养殖要形成规模和地区优势,才能在市场谈判中占有主导地位。从这些年我们阳平镇的发展来看,我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你老师是谁?”黄教授自己也是搞农业研究的,对此很感兴趣。

    “哦,我老师就是现在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的罗校长。”刘福说起自己的老师,非常自豪。

    “呵呵呵,原来都是自家人。我和罗校长是老朋友了,就是李大山去年也在草原市见过他的。他现在日子难过,遇到我们一个劲儿的推销自己的学生。你这些年没少接收你们母校的学生吧?”发现大家有这样的渊源,黄教授说话也轻松了不少。

    “嘿嘿。也不算多,我们镇里的养殖大户,前前后后经我安排的毕业生可能有三四百人吧。”刘福老实的答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