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三十一章 硝烟的气味

    萧永这个时候已经联系不上朱漪泓了,不知道她现在在什么地方。而这个时候,朱漪泓的情况似乎比他预料的要好那么一些。朱漪泓来到加沙的记者站的时候,聚集在那里的各国记者傻愣愣地看着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背着军用超耐磨尼龙的黑色大包,挎着两台相机,腰里还别着一个装电池、储存卡和各种杂物的腰包,卡其裤上大腿两侧的口袋里则塞着地图,干净的衣服、簇新的背包、尤其是打得一丝不苟的头发都显示这个女孩子才刚来到这里。陪同着她的是加沙地区最富盛名的女性新闻官杰莱卡。

    等到朱漪泓松了口气,将胸前的相机摆在了桌子上,露出那根红色的挂绳和上面厚厚一叠各种类型的采访证和通行证的时候,大家都有些惊呆了。每一张采访证件都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承认,这些人里也有不少来自这些新闻报道组织,但能够把所有这些采访摄影证都搞到手,那朱漪泓必然是那个叫克莱门特的妖怪型大佬手下的人。

    新华社的人先上来和朱漪泓寒暄了一阵。毕竟大家是同一个国家的人,比较好交流,而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在能够去的地方,能够在这里得到的帮助方面还不如朱漪泓呢。朱漪泓也认真请教着各种注意事项,她虽然跑了一段时间的纪实摄影,也算是见了不少场面,身体条件等各方面也都历练出来了。但在这种准战场上进行采访摄影还是第一次,那些在这种场合里已经工作了几年的老家伙们有无数的心得可以传授给她。倒是在这种地方,各个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的记者们总是能和睦相处,真心地为其他抢到了好照片好新闻的人喝彩鼓劲。基本上,愿意来到这种异常艰苦的地方进行新闻报道的,除了那是他们的工作之外,多多少少都有些新闻责任感,都有些要通过字、影像和照片来改变世界地主义。

    朱漪泓初来乍到。自然也听从了克莱门特的意见,为记者站的大家捎来了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医疗用品和电池、储存卡、滤镜等等一旦出问题就不容易补给到地东西,一直到晚上大家喝完了记者站这里仅有的几瓶啤酒之后才散。而这时候,朱漪泓才打开了笔记本电脑,用卫星电话连上了网。也直到这时候,她才惊讶地看到了萧永的邮件,叙说了她可能碰到的危险。

    朱漪泓的脸上满是微笑,她既然主动来到这里,自然考虑到过各种各样的危险。其实,她自己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在克莱门特那里看到了这个安排之后毫不犹豫地就表示了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或许,其中有一点还是要追随萧永的足迹吧。萧永在中东地区并没有待很长时间,也没有做太多事情。但他一直活跃在第一线,将战斗中的每个个人地形象留在了照片上。其实,从照片本身来说。在萧永的那些创作中,这个时期拍摄的照片算不上多出奇。照片并没有使用在中非用地那种中幅大幅机,而是用的和其他摄影记者一样的15单反,拍摄的照片也没有之前的《战争群像》或者是之后在欧美索性专业拍摄人像肖像那么吸引人,看起来,总的来说只是质量完全合格,非常有现场感的新闻摄影照片而已。以萧永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已经有人开始研究他的作品和经历,而这一段时期。普遍被称为过渡时期。朱漪泓一方面是来中东亲身体验一下这个奢华和混乱交织地地域到底是什么样子,她之前已经在一系列的采访里拜访过了许许多多的酋长、石油寡头,非常明白什么是奢华,而她在那些走访的间隙获得一些人的支持拍摄的专题“酋长家里的女人们”被誉为是充满了女性主义关怀的今年最好的人纪实专题,她地作品集也即将刊印发行;但是,对于中东地区的危险和混乱,她却没有看到过,她要追随萧永的足迹,就绝对不能漏掉这一课。另外。现在这大概也是她稍稍体什么是战地摄影记者的最好的地方了,相比于朝鲜和南美洲,其实这里还安全一点,好歹这里比较靠近欧洲和中国。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