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上海滩

模式的出现,直接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完全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范畴的大学教育体系范本,它为以后问世的中国国立大学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先导和示范作用。

    而且,卜舫济校长不顾圣公会反对传教士与当地华人结婚的政策,在1888年与圣公会华籍老牧师、圣公会上海圣玛利亚女校任校长黄光彩的女儿黄素娥结婚,从而在上海获得了比一般外国传教士更多的体验和更强的亲和力。

    倒真是个干事业的人,肖志华钦佩地点了点头。要知道,卜舫济在中国教育史上与司徒雷登齐名,有“北有司徒雷登,南有卜舫济”之说。如果说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学成功的关键人物,那么卜舫济就是圣约翰大学的灵魂人物。在当时的中国,能把大学办得如此有声有色,卜舫济确有他的过人之处。

    上海滩,稀烂黄泥一滩,

    上海滩,走向海洋之滩。

    上海滩,外国鬼的天堂,

    上海滩,冒险家的乐园。

    抽中国的血,吃中国的肉,

    运去金山,搬走银山。

    ----------------上海民谣

    坐在马车里,肖志华在这一路上见到了各式各样气派豪华的西洋建筑,也看到了破烂脏乱的贫民住宅;目睹了趾高气昂的洋人,虎假虎威的红头阿三、安南巡捕,也目睹了面黄肌瘦,满脸愁的中国百姓。

    这就是上海滩,中洋合体,贫富混杂,既是天堂,又是地狱,肖志华有些郁闷地拉上了马车的窗帘。

    “从美国归来,我也曾郁郁寡欢,觉得看不惯国内的一切,非常不适应这样的环境。”吴虹玉好象猜透了肖志华的心理,摸着自己脑后的辫子缓缓说道:“在美国,我也曾割掉这条尾巴,可一回来,只好又重新留起来。如果不留辫子,不穿戴国人习以为常的衣冠,他们就会避之不及,将你看成洪水猛兽。”

    肖志华轻轻吐出一口长气,似乎这样便能抒出心中的郁闷,低沉地说道:“向后倒退,去迁就他们?真是不可思议,清醒、先进竟然要向蒙昧和落后低头。”

    “世上的事情不能按自己的愿望颠倒。”吴虹玉微微苦笑,“走得太快,站得太高,同样是曲高和寡。”

    肖志华不作声了,习惯性地捏着指关节,直捏得白、痛……

    马车又穿过两条街道,来到苏州河畔,苏州河流经圣约翰书院时,正好拐了一个大弯,因校之故,这个河段被称作“学堂湾”。学堂湾在,但学堂桥此时还没有踪影。肖志华和吴虹玉下了马车,坐着渡船过河,终于来到河畔的菁菁校园----圣约翰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