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节 同文版策略

经让不少才名之士受益,若是能降低普通书籍的价格,届时天下读书人都将收益呀!”宋璟点头赞叹道。

    犹豫了一下,稍微遗憾的道:

    “同文版的这本《蔡注吕氏春秋》,虽然真假争议不断,但据宋某观察,应是真本无疑!只是不知道先生下回印的时候,能否照原本印制!这本书虽然……”

    “呵呵!这有何难!那本蔡伯喈手书原稿尚在安某手中,安某原将此书送与宋开府,以供宋开府查阅!”安禄山连忙道。

    虽然这本书非常珍贵,但是能交好将来还会拜相的宋璟,仍是非常值得的。

    “哈哈哈!先生误会宋某的意思了!宋某虽然好奇古之物,却还没这个财力来收藏这么一本价值连城的原本!”宋璟前面还在大笑,后面却已经算是正容说话了。

    安禄山尴尬一笑,蔡邕集注的原本《吕氏春秋》,对于宋璟这样的文人,应该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姚崇的廉洁出名,宋璟却是以不讲情面出名,没有想不到他也这么廉洁。

    看到安禄山的样子,宋璟脸上又露出了一丝微笑:

    “安先生!当今宰相张公,可是非常好读史的!好的书,也要有识书的人才行!宋某仅仅是好奇古,对于史书的爱好并不是很重!”

    “安禄山,受教了!”安禄山站起身来恭敬的对宋璟作了一揖。

    宋璟刚才的意思算是很明显,就是希望自己将那本原本蔡邕集注的原本《吕氏春秋》,送给当今独掌中书的张说,以换得他对自己印刷机的支持。张说虽然才能卓著,但是他的不能容人和爱受贿也是出了名的。

    对于宋璟这样不计身份的提示自己行贿,安禄山很感动。他可不认为宋璟有什么坏心。虽然掌权者没几个人真正好的,但自己也不过是刚来京师,应该和他没利益冲突,此时这样做,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不择手段为朝廷纳才的心理。

    安禄山面上在道谢,内心却也在考虑这样做是否值得。目前同文版的书籍并不是很畅销,文士们重视的应该是自己手中的珍本孤本和本来的绝本。现在去找门路进献转轴式活字印刷机,他可能会漫天要价,向自己索要更多的珍奇原本。还不如自己先献上印刷机,再在长安印书推广,扩大影响力。等到时机成熟,再送上一本原本,他自然会高兴的推荐自己。

    唐代的取士分两种,一种是科举,一种是制举。科举自然就是开科取士,选优秀者为官。不过唐代的科举秉承隋朝,才刚刚创立不久,并不像后世那样显贵。这种科举出来的,刚开始当的官都比较小,秀才科上上第授正八品上官职,明经科的上上第就只能授从八品下官职(很奇怪是不是,王维考中状元后当的太乐丞,就是从八品下的小官)。而进士、明法两科,甲第授从九品上;乙第只能当最小的官从九品下。

    安禄山知道这样的品级评定后,唯一的想法就是,此时的科举其实就是现代的考基层公务员。要想像戏中那样一考中状元,就官拜八府巡按,对朝廷一两品的封疆大吏说斩就斩,那完全不可能,说出来可能还会笑死唐人。

    这样低级的官职自然不能满足安禄山的野心,所以他想走制举的道路。皇帝直接下诏征召,称为制举,授官职不受上面的限制。但一般的制举,都是要有人推荐给皇帝才行,皇帝自己是不可能知道谁的才能杰出的。安禄山就是准备让张嘉贞张说前后两位宰相推荐自己,以谋得一个好官职。就像当初的李白那样,科举出来也许当不了大官,一旦被皇帝征召,反倒立刻官拜翰林了。

    心中记议已定,就开始做准备。

    向宋璟打听了一下献贡的相关事宜,得知本来印刷机这样的贡品,既可以送到礼部,也可以送到工部,但因为张说去年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集中中书省,门下省两省权力),集中了大量的权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