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节 再次进京城

自己大唐番属的意思。

    听到这样的消息,安禄山只有一点点的遗憾。

    既然不能和自己建立更紧密的关系,那有些事情也不必考虑。

    安东现在最主要的辽东,完全在安禄山掌控之中,就连都督原来渤海三府的田守义,对安禄山也是极为遵从。安东,可以说已经成了安禄山的私人领地。

    但是现在北面有忠于大唐的大门艺,东面有同样忠于大唐的金兴光,西南更是强大的幽州,安禄山只要能保证目前这样的状况,让安东属于大唐半管辖范围,就很不错了。如果想要分庭抗礼,却是根本没这个可能。

    刚好安禄山目前也没有和大唐分庭抗礼的想法,除了叮嘱魏伶,细心在新罗培养愿意和自己亲睦的人,其他的,都没有多吩咐。至于和新罗合作的事情,估计这次金思兰册封了金兴光后,肯定接受他要求和自己合作的要求,到时候自己尽量的拖就行了。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又到了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年,西元七三三年)的秋天。

    安禄山的辽东大地,迎来一个新的丰收**。

    今年的雨水并不是很顺,但是美洲来的新物产,却同时获得了丰收。番薯、土豆,这些薯类作物,都实现了亩产过千斤的级产量(唐朝谷物亩产只有几百斤,而番薯的亩产,一般在两千五百斤)。尤其是土豆,这种东西非常适合东北的土壤,基本不用怎么施肥,种下去以后只要随便除除草,就能获得大丰收。在安东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特别适合。

    花生、棉花、新品小麦这些东西,产量也很不错。安东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只要再过一年,办一些作坊,今后安东就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这些都在安禄山的预料之中,让他意外高兴的是,这次丰收的作物中,还有从安南、真腊等地找来的新水稻。香滑饱满的谷粒,让安禄山兴奋万分。

    东北大米,即便是在现代,也是品质极高的大米。而且这种稻米,不会因为种植到别的地方,形成品种的扩散,它完全是因为地域气候不同产生的优良特产,所以这才是安东今后可以长久保留的地方品种。

    农作物丰收的同时,带来其他各行各业的展。

    最明显的,就是畜牧业。年初买进的几千头幼牛和幼马(未成年的,不是那种刚出生的),到秋天全都已经长得彪悍异常,即将可以配种育驹。

    有了庞大的粮食储备,安禄山不但可以放心的引进第四次移民,还能大规模的开始养殖牛马。

    牛马的大规模应用,就会提高耕作的效率,加快运输调度度。效率提高、度加快,则意味着产能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

    就在安禄山这边开始大丰收的时候,长安那边也现了玉米的高产量。

    其实在夏天的时候,玉米就已经成熟了一次,只是那时候因为雨水不顺,毁坏了不少庄稼,收成虽然不错,但也没安禄山说的那样夸张。夏天过后,一直风调雨顺,外加农夫也有了上一次耕作的经验,熟练了不少。最后获得的收成,竟然比安禄山表章中说的还高。

    朝臣们品尝了以后,现玉米看起来漂亮,闻起来极香,嫩玉米吃起来也是爽滑香甜,如果妥加利用,即便是取代现有主粮,也没什么问题。特别是它的高产,耐旱,生命力极强,绝对是能解决粮食问题的一大良药。(取代主粮,只是对新事物的一种憧憬而已,不可能真正实现!)

    面对安禄山这么一个巨大的功劳,朝臣们立刻起了争论。

    按照李隆基的意思,安禄山功劳极大,在加上在治理安东期间,吸引安置了十几万人口,还能将境内治理的井井有条,人人温饱。这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