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一章 道 士(二)

数个白面馍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无心吃的几乎连舌头也吞了下去,后见一个未留给李家便有点羞惭,于是给李华的爷爷指了一处墓地,也就是后山的石梁下面方圆不足十数个平米的一块地。

    这块地也颇费了道士的一番气力,用他的话那是一处龙虎之地,是一处颇有灵气的处所。就像个盛水的大碗,碗周的细流焉能不向碗底而聚?

    这也让我不以为然,那么高的山上只有那一处洼地,更多的细流岂不沿山而去乎?可是细一想。这个道士竟然猜得中只有那块地能产生些热的气息,也不是碌碌之辈反而是相当的有些本事了,这我是有亲身地感受的。

    无心道士打开了背包,将物事一一地拿出,果然最多的便是一大包的馍馍,在层层地各种衣服地下面十分小心地取出了一尊陶像和一个小小的模子一样的陶制道琴。

    无心将这两件物事小心地取到炕上,对着拜了三拜,然后对李华讲这两件宝物取自泉州北郊清源山紫泽洞,是个嵩山道士传给他师祖的。

    无心的师傅仙去前叮嘱他此物不归道观所有,按方位应在我们村。无心又细心地观察后,又觉的应在了李家,这才有他告知李华的爷爷要小心地带李华,回头他会送之两件宝物以助的事。午时听李华之言大有道气,无心才决心真心传之。

    道士随后又取出一本书,很是破旧,让人有稍使气力便会肢解的想法,具他而言全名《化书》,后改叫《前生》,是对原来《化书》的全面的提升,对李华颇有帮助。

    这一夜,无心同李华叨叨嚷嚷地直到天亮。

    我是醒一阵睡一阵,起来后开始忙着剁肉馅,老人们都说好吃不过饺子,过年时能吃上饺子也是农家的一大福份不是?

    上午,道士带李华出了门,有个岁数大的人带着李华,老人们也很放心,只小心叮嘱了几句便不在在意。想来道士能救的李华爷爷的命,自也不会害了李华,遂放心的做事去了。

    近晚时无心与李华回了家们,也没说吃饭之事,进了屋门反手关了个密密实实,我自也知此时两人有许多个事要做,也不去打扰便是,在柴房中守着炉儿热热乎乎地睡了过去。

    醒来时已是天亮,我推开屋门空无一人,暗思两人可能上了山,便又倒头大睡直至午时方醒。

    老人们已外出,去乡里的集市采购年货,我忙乎着将饭做好等候李华,这一等又是半晌,眼见的不久天又将黑了去。

    “哥,俺们回来了,有么吃的俺饿了。”人未到声音已是先到了。

    我抬起头,小心地放下手中正揉着的白面团,这白面可是按五斤包谷面兑一斤的从县上换来的,赶紧从热屉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端到了堂屋,看到无心和李华两人一楞,几乎认不出来。

    李华呲着还能看的清的牙冲我笑道:“哥,俺又有了新的现,回头告诉你。”说完伸手就要拿筷子。

    我一把夺了过来,在他的手上一敲道:“你们俩都俺去洗一把,完了再吃饭,真不知你们从那里滚的这一身的泥。”

    无心也跟个孩子似的嘿嘿一笑,拉着李华去了柴房。

    俩人洗完用了整整一缸水,按现在的计量方法就是用去了大约两方,换完了衣服的李华和无心道士才有了一点人的模样。

    无心很能吃,按他吃饭的量计,我全家一年的口粮不够他三个月的饱餐。

    天已渐渐地黑了。

    李华和道士又进了屋门,不过一会道士就背着包出来了,说是要走。这让我有点着急。老人们还未归,这黑灯瞎火地外出哪里去寻个睡觉的地,而且山里的路不好走,距县城也有点远。

    道士哈哈一笑,说了几句打扰、别担心、谢谢老人之类的话,不顾我的反对扬长而去。

    李华也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