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09章 废后另立

 李治更加尽兴,心里对麦仲肥的好感蹭蹭上升,大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仲肥也的感觉。

    等到麦仲肥脸上的肌肉都快僵硬的时候,李治的演说这才完成。端起书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这才现麦仲肥还在躬着身体站着,急忙道“坐,你坐!”

    “谢陛下赐坐!”麦仲肥这才坐到一旁的椅子上。

    李治笑着说“联早和你说过,没有别人在场用不着这样。你和联是朋友,不用那么多规矩。如今媚娘成为后宫之主,也了却了联的一桩心愿。只是阿舅那里如何处置,联一直没有个太好的方案。你来帮联想想看!”

    对于如何对付长孙无忌麦仲肥确实想过很多种方案,但也一一被自己否决,最后剩下的只有把长孙无忌架空是最可行的方案。现在李治强立武氏为后这一出,让李治感到了皇权的威力,此时提出架空长孙无忌应该正是时候。便道“陛下,元舅势大的根本在于权重。尚书省虽无尚书令,名义上以左右仆射为领袖。实际上是以元舅长孙马是瞻。”

    只因李世民曾经任过尚书令,所以贞观后的尚书省,尚书令一职一直空悬,左右仆射实际上是尚书省的领袖。等李治上位,为了对长孙无忌表示恩宠,李治特意安排长孙无忌总领尚书、门下二省事,左右仆射与门下令也都实际上成了长孙无忌的副手。后来让自己当时的皇后王氏娘家舅柳爽任中书令。柳爽又与长孙无忌同穿一条裤子,实际上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都是长孙无忌把持。等李治把麦仲肥提到中书令位置上时,麦仲肥才现自己根本就是个光杆司令,中书令以下的两个中书侍郎、六个中书舍人这些手下官员基本不听自己的。完全是以长孙无忌马是瞻,麦仲肥竟然无所事事。

    其实麦仲肥最终能够占住中书省。还要感谢被赶出朝堂的李义府。多亏李义府当时为他周旋,麦仲肥才有机会拉拢僚属,李治又当着褚遂良的面指桑骂援逼的长孙无忌不再插手中书省后,麦仲肥才算是站住了中书省这个衙门。

    等麦仲肥真正管起了中书省旧勺现。尚书省与中书省之间的很多权限纷杂不清。互相堂默地方很多,而且六部作为尚书省的执行单位却又各行其是,这也间接造成尚书省成了婆婆衙门的事实。这给麦仲肥提供了一条思路,如果想削长孙无忌的权限可以让李治在这些地方动手脚,逐渐减少尚书省的权限,加大六部的权限,这样就能架空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凭的就是权重,所以朝臣们才对他趋之若鹜。一旦他权利被分散,那些聚拢在他身边的人势必会另寻高枝,这样他不倒也是倒了。

    有了这些理论根据,麦仲肥终于在今天这个合适的时机把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让李治自己选择。

    李治听完麦仲肥的设想,闭着眼睛在心里慢慢捋顺这些关系。朝廷三省并行的格局对李治这个皇帝来说是了如指掌,只是他也没想到这其中细节上还有这许多的瓜葛。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台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简称台阁,三省主官也被人称之大刑台或阁老初设于门下省,太宗死后,移至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主官办公地皆在皇城。;但又择他官参加廷议,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身份口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己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官员参与廷议,三省长官实际已经贬值。而贬值最严重的就是尚书省。

    半晌后李治才说道“你是说把尚书省一部分权限下放给六部?一旦六部势大互相掣肘,上面又没有了管辖调配他们的机构,会不会出乱子?”

    “陛下!权利下放并不是一下就都下放下去,而是慢慢下放,一点一点地下放。而陛下也不能闲着。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