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1章 真的很诡异2(求推荐收藏)

    袁氏通电,顿时跌落一地眼镜!

    谁不知道袁世凯,是清廷最忠实的狗;谁不知道袁世凯,深受老妖婆的恩宠;谁不知道袁世凯,镇压起革命党来毫不手软?

    这样的人,突然之间也起来革清廷之命了!

    不只是孙、黄等民党的人想不通,就是陈华这个见多识广的穿越者也想不通。在更多的民党份子眼中,袁世凯,绝对是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或许,袁世凯,除了能篡夺革命果实之外,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主动革命者了?

    两个小时后,清廷退位通电,证实了袁世凯通电属实。人们的怀疑情绪,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高涨。

    因为人们看不懂了,看不懂的不仅仅是袁世凯的通电和清廷的退位,而是在南方和北方,同时出现了两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于革命者来说,到底是听谁的好?!是否意味着,在清廷退位之后,华夏民族将出现南北分离,如果再加上四川的那个谁也不听的“军政府”,这华夏民族岂不是要陷入汉末的三国时代?

    华夏之未来是否三国时代,此时不得而知,但袁世凯的突然雄起确实事出有因。

    李鸿章在晚年时自嘲为清廷的“裱糊匠”,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袁世凯则是典型的投机者。纵观袁世发迹历史,除了被摄政王载沣以“足疾”之理由摆了一道之外,袁的一生都堪称顺利,手下的被人称之为北洋的“龙虎狗”对其都非常忠诚,袁世凯之所以如此之能,还是得益于其政治智慧。在清末,袁世凯的智慧只有后来有一个人可以相比,那就是山西的阎锡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袁对于民党等革命者,要杀,因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但不杀绝,因为袁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包括起义、饥民闹事、土匪横行等,都是袁世凯独掌大权的“支撑”。

    也许,人们可以从曾国藩、李鸿章身上看到一点点他们对清廷的“忠”,但是,从袁世凯的身上绝对看不到这个字。曾国藩杀太平天国,一定杀绝;李鸿章早年镇压捻军,同样杀绝,至于洋务运动,本身就是挽救晚清的举措,所以其人被称为“晚清重臣”;在朝廷、江山、社稷或者民族、国家这些概念之间,袁世凯只忠于自己。

    如果没有陈华这只蝴蝶,袁世凯将会像历史上一样,坐等武昌起义,坐等清廷的召唤,然后与南方的革命军展开拉锯式的战争,一是打给朝廷看,二是打给革命军看。南方革命军,要想推翻清廷,不得不行拉拢袁世凯之主意;清廷要想消灭南方革命势力,不得不借重于袁世凯的个人能力;如果说战争初期,三者之间势均力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因为各地基本上已经独立了;而南方的革命党想要消灭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也似乎力有不逮;这样,在战争后期,袁世凯的力量似乎变得特别强大。

    这就是当南方革命党将“总统”的位置奉上,袁世凯立即可以劝清廷退位的原因。

    但是,陈华穿越了,陈华横空出世了!

    袁世凯再有政治智慧,也无法预想到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形,所以,在陈华崛起的过程中,袁世凯总是要慢半拍甚至慢一拍。当陈华建立“川北军政府”时,袁世凯虽然还未被启用,但他已经做好了被启用的准备。随着川北势力的进一步扩大,袁世凯对川北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当特别听到有关“华军”训练有素,武器装备比北洋六镇更好,其战斗力比北洋六镇更厉害之时,袁世凯不自觉地将川北、朝廷、南方革命党与北洋六镇的力量进行了比较,此时,他发现,要剿灭南方革命党似乎比较容易,但要想剿灭川北的“华军”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袁世凯并不看好端方的清剿行动,而紧接着的昴州战役结果,更证实了袁世凯的猜测。川北在对付朱庆澜时,只出动了2000人,而对付端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