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八章 驰援辽东(四)

将军的士卒,带着人抢洗玄菟郡呢?没想到他们拿东西竟主动付钱,这还不说,他们竟主动帮助那些孤儿寡母,两日来已经在玄菟郡树立了好形象。不好意思,大将军,末将跑题了,末将还是希望,大将军能够从这条小道走,尽快结束辽东的战役,还辽东一个安宁的环境。

    王射考虑了一会李敏的建议道,好,本将就听李长史的建议从这条小道走,还请李长史派人当大军的向导。

    李敏道,我家二弟李哲对此处甚熟悉,我回去便让他为大军指路。

    王射道,若是*退三韩联军,你们兄弟两个位居功,对了,还麻烦你们为大军准备好粮草,我准备明日傍晚就带着大军离开这里。

    几人道,应该的,请大将军,放心。末将回去就安排。若是大将军,无事,我们便告辞了。

    王射道,你们就下去准备了,尽量多备一些干粮,大军从小道不宜生火做饭。

    李敏等人道,是大将军。末将告辞。说完几人便离开了。

    等几人离开后,王射便在书房看了会书,便去休息了。一觉醒来,典韦来报,邴原携带几位先生来拜见主公。王射一想邴原,便得知此人是为自己举荐贤才了。赶紧洗漱一下,便去客厅接见几位贤士了。

    邴原几人一看到王射道来,连忙跪下道,拜见大将军。

    王射道,诸位快快请起,射,担当不起啊。根矩还不给本将介绍一下几位这几位大贤。

    邴原道,是大将军,他指着一位身穿儒服的人道,此人是国渊,国子尼。

    国渊赶紧向王射问好,王射回了一礼,对于国渊,王射还是清楚的,是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曾避乱辽东,后来归魏为臣。他是魏国著名的政治大臣,功绩比得上枣祗、袁涣等人;初归曹氏时,主治屯田事宜,在任期间「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使「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当曹*征讨关中之时,以国渊为居府长史,统领留守都郡事务。其时田怠、苏伯于河间造反,事败后二人的馀党被捕,按律皆应伏法受刑。但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恶元凶,于是请求不必行刑。曹*听从其请,于是赖国渊而得以生存者,足有千馀人之多。当时有人上投匿名书刊对朝廷作出诽谤,曹*十分不满,一定要知道这本谤书的作者。魏郡太守国渊运智用计,终于得知事情的真相,捉拿了造事者。后迁太仆,节衣简食,以恭俭自守,并于任期内逝世。

    待二人见过礼后,邴原又向王射介绍国渊身旁的那位,道,此人是王修,王叔治,北海郡营陵人。

    王修赶紧向王射见礼,王射笑道,我和叔治说不定,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

    王修道,不敢,修,不敢高攀。

    王射笑而不语,对于王修,王射知道虽然历史记录他的不过几笔,但是他的功绩却不容小觑啊,史上记载:王修,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及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志节。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原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於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