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五十九章 升官

我大清以农桑为本根本若是崩坏则国势必然衰颓。可自从那奇技淫巧的水力纺纱织布地机械出现之后到如今不过三五年功夫天下兴建起的纱厂、布厂竟以千计。进厂务工之人也已有十数万人且据臣所闻其中多数竟为女子……皇上女子当谨守妇道在家相夫教子岂能如此抛头露面?据臣所知近年来各地就闹出了不少有伤风化之事都跟女子入厂为工有关而且女子入厂为工地事情也已经惹得各地有识之士大为不满还有不少人上书官府请求朝廷下令禁止啊。”王杰也紧接着刘墉说道。

    “哦?竟有此事?和珅朕怎么不知道这些?”乾隆装模作样地问道。他其实也有些不高兴和珅刚刚正在向他禀报固伦和孝公主大婚的准备事宜没想到突然就被王杰跟刘墉给搅断了。可是不管王杰还是刘都是多年地老臣而且也都是一心为国他总不能明着斥责。所以只有把话转移到和珅身上。至于刘王两人所说的事情他倒还真没怎么放在心上。

    “皇上。王中堂所言确有其事。可是事情却并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和珅朝乾隆拱了拱手说道:“当初各地纷纷兴建水利纺纱、织布厂子奴才身为户部尚书自然注意过。可是据奴才调查自全国各地兴建起大大小小的纺纱织布厂子之后。各类布匹的价格就骤然下降了三四成到如今比原先更是下降了多达六七成。……皇上您当然知道百姓所求者不过温饱而已。自您登基以来天下太平盛世安康。我大清又丰饶无比湖广、江浙一带尽为鱼米之乡。一地熟则天下足。粮产比之往常多出了何止数倍?天下自然不虞有缺。可是。布匹却不同。这东西从丝到线再到成布……一步步都要耗费极大地功夫。原先由百姓自己用纺车纺织一匹布所需耗用的时间可谓长矣一户百姓一年之内大多连自己家中所用都凑不齐。如此岂非

    温?而当时布匹价格之高百姓中的穷困之家一年一身新衣……所以。奴才才放任各地兴建纱厂、布厂盖因此有利于百姓有利于朝廷!”

    “和中堂你说各地所建的纱厂、布厂有利于百姓?”王杰冷笑:“这可真是笑话。你可知道那些纱厂、布厂都是建于河边而河边大多为良田。天下数千家纺织厂子厂房、库房、院落等等。足足占去了十数万亩良田。这些良田一年所产可供多少人过活?你身为户部尚书。总不会不知道吧?”

    “这个和某自然清楚。不过。王中堂你可又知道这数千家厂子。每年为朝廷提供多少税银?这些税银又可以让朝廷为百姓做多少事情?这些事情又能为朝廷挣来多少百姓的忠心爱戴?”和珅针锋相对地问道。

    “哼说得轻巧。数千家厂子顶多不过一二百万两税银就算能做些事情又岂能与毁坏的国本相提并论!”王杰不示弱地说道。

    “一二百万两?哈哈王大人王中堂……”和珅讥嘲的望着王杰嘴里使劲地咬着“中堂”两个字:“身为军机大臣您还真是会算帐啊。

    没错几千家厂子明面儿上所缴地税金确实是只有这么多。可是你可知道布匹贩运的过程之中又要为朝廷缴多少税金?还有那些贩卖棉花、羊毛此类原料地又要为朝廷缴多少税金?层层叠叠你可知道朝廷这几年光是从这纺织一项上多收了多少钱?”

    “若如和中堂所说这些钱都入到国库了?”王杰被说地面皮微红可嘴巴上依旧不服输。

    “当然是入到国库难道王中堂您还有什么想法不成?”和珅怒道。

    “够了。只不过几个纱厂、布厂的事情怎么又说到国库了?你们两个可是军机大臣群臣表率……”乾隆冷着脸瞪了和珅跟王杰一眼接着又扫了一眼刘墉“还有你。身为吏部尚书此时又不是朝会怎么也掺和进户部管辖的事情来了?那个钱沣又是怎么回事儿?堂堂的一省布政使也跟个不懂事的一样。有事上折子就算不交到军机处也可以直接呈给朕嘛怎么交到你的手上去了?他这是什么意思?”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