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二章

    刘方平身上是很有些书呆子气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人,只要一提起有关书的话题,他就会变得滔滔不绝。王海蓉在不经意间就找到了讨好他的最佳方式,那就是什么也不说,静静地听他讲话。

    刘方平完全已经忘了自己是在飞机上,面对是一个大自己好几岁,而且对自己很有好感的富家小姐。与其说他是在对王海蓉说话,倒不如说他是在对自己说话,是对这个世界中唯一能理解自己的灵魂说话。

    “自杀当然是不好的,我也不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但维特的自杀绝不是仅仅为了爱情,他的自杀也绝不是人们所说的那种懦弱式的自杀。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争辩的必要。在这本书里面,维特本人在与绿蒂的未婚夫谈话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更能证明那些小学生初中生是人云己云,他们甚至连书都没有看过----至少是没有看过原著----就已经在别人的指示下开始发议论了。可笑,可笑。”

    王海蓉看着刘方平那充满讥诮笑容的面孔,对这个男人越来越着迷了。在以前她虽然觉得这个男人很可爱,很单纯,很值得信任,但同时也觉得他缺乏才能……王海蓉并不怕刘方平没有才能,有她的,就算没有才能的人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她也不会嫌弃刘方平没有才能,因为与她的财富相比,一切才能都变得不太重要了。但这并不是说王海蓉就没有感到遗憾,一个女人总不会希望自己的男人是个百无一用的人,不管她有多爱他,才能毕竟是人人都喜欢的。今天这个遗憾消失了。

    没想到刘方平还有这种侃侃而谈的时候,他说的话是不是真有道理,这是不是他自己的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王海蓉发现了刘方平身上多出了一种东西,一种名为“自信”的东西。一个充满自信的刘方平要比平时的刘方平更加有吸引力。

    王海蓉不希望刘方平停下来,就又问了一句:“还有吗?为什么维特一定要自杀呢?”

    这一句话问得正是时候,虽然没有她问这一句,刘方平也还是会继续说下去,不过有了她这一句的鼓励,刘方平说的就更起劲了。“要真正了解一部作品,特别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必须对其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学术思潮等等东西进行了解。歌德所处的时代正是德意志人民要求民主与进步的时期,如果非要比喻一下的话,与晚清时期有些相似。一些青年要求进步和变革,要求改变其社会地位,要求进行文学上的革新,可是社会的传统势力太过强大,他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青年们就会感到压抑和愤懑。这种情绪无法排遣的时候就会转向另一个方向,比如文学或者是爱情。他们疯狂地追求爱情,其实却是借此来麻醉自己。”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维特的一切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还有最重要的对绿蒂的爱情。这一切都只源于一点,那就是他对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的热爱。他热爱和追求的绿蒂在他的心目中是完美的化身,而在他的潜意识里却是他的理想的现实化。维特在社会上所遇到的打击越重,他对理想的追求就越激烈,同时他对绿蒂的爱也就越激烈。而当两样追求都失败的时候,维特已经处于了走投无路境界,而这个时候他除了自杀已经找不到别的处路了。现实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压抑和痛苦,只有死亡才能解决这种痛苦,所以他死了。”

    “听起来,你好像在说你自己。”宋淑真本来只想静静地听着,不想搅合进刘方平与王海蓉之间。可她不能不佩服刘方平讲故事的能力,本来很枯燥的纯理论解说,经他的口说出来,就变得相当生动和富有激情。宋淑真已经很久没有空闲听刘方平胡说八道了,听的入神之下,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

    王海蓉的心猛跳一下,听宋淑真说了之后,她也有了这种感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