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三七章 - 风云色变

我亲自授予的绣着两柄步枪交叉下的长城图案的肩章激动地别在肩上端正的行完军礼再到我的右侧去接受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张之洞的祝贺与勉励毕业典礼的简便仪式便举行完毕。

    看着这一个个年轻而热血的脸孔和健硕的身材我知道这些人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活跃在帝国之外的某个战场上指挥炮火射击驾驭飞艇运输物资率领侦察分队深入敌后……他们与那些在国外留洋的军官在国外整训的步兵师在南方从事秘密活动的战士以及这片国土上一百多万普普通通的战士一样都将是帝国未来钢铁的长城。

    以这个想法为基本内容的演讲是我在此的倒数第二项行程安排在张之洞感谢军队为国内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寄望继续做出更大贡献之后我的压轴演讲便正式展开。

    略带煽动性的语调和令人激昂奋进的内容让每一个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士官们热血沸腾。在讲话的末尾我特别给了他们另一项恩典军中每一个士官都有权向我寄送密折军部后勤部的骖传上若有延搁依堵塞言路罪论处。

    这便是我除开军官体系教化体系及情报系统三条掌握军队动向的措施之外的第四条措施每个士官和军官都有权直接向我陈送秘密报告军中任何危险的动向我都可以在北京及时知晓。从而做出正确的应对。

    在思想体系进程还没有完全建立之前这种秘密监督的方式配合上新地征兵体系即将在全国铺开。杜绝了过去那种自行募兵的体系。这才方面面配合起来军阀割据一方的局面起码在我可以预见地将来里将完全不可能出现。

    至于军中的鹰派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而获得更大的权力进而能够操纵国家向着其他的方向前进这的确是有些危险不过随着将来制度与法律的完善。配合上皇帝仍有地威严和绝对权力战争与展的交替和冲突。也未必就那么难应付。

    与张之洞分别从保定启程返回北京便把全部地心思都投入到了载滢的德国之行和他所要面对的情势去了。

    德皇的访华行程应该很快了他已经在巴格达签署了到巴格达地铁路段的修建合同。整个世界都知道德国人将在中东这片地方挑战大英帝国的威权。

    英国人够焦头烂额的了。他们不傻德皇的舰队不奈无端端地从好望角绕行一大圈布尔人很显然得到了德皇的某种许诺在战争准备方面。布尔人走到了英国的前面。

    几乎整个世纪里英国人当然还有其他国家的金融家探险家们不断深入到非洲最南端这片原本属于土着人而后被荷兰人所控制的这片盛产钻石和黄金的地方将荷兰后裔的布尔人不断地向北压缩而英国人的势力则持续地膨胀。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英国人的军事行动已经展开一支近九万人的军队被动员。从欧洲某重要国家那里获得了大批的物资和武装援助。

    战争早在两年前就打过一场德皇甚至幸灾乐祸的向布尔人的英雄德瓦士兰邦总统保罗·布鲁格去贺电。也许正是这份贺电刺激了大英帝国的尊严他们动员了一支空前规模的军队----四十四万人的海6联合部队第一批七万余人已经登6正在好望角一线集结及适应性训练一边等待两个月后就将抵达的第二批十一万人的军队再过两个月后全部四十四万军队集结完毕后战争就将完全打响。他们的北面就是布尔人的九万大军。

    在东半球可能这样五十万人规模的对抗并不算得什么但是在非洲大6上这样规模的大对决就算是在动荡的北非也是令人震惊的数字。

    双方已经一触即。就是那么巧德皇的舰队经过好望角而后去了巴格达签署了那一项挑战英国人神经的协议。甚至在马赫迪军那里一些德国制的军械也让英国人生疑难道德国人真的开始了他们的挑战?

    大英帝国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另一个消息也几乎是在同时传回到大英帝国的报纸上----德国的新一级战列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