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一章 第二箭

不起头来,下面就轮到武三思给他痛击了。送到皇宫,不如将自己头割下来,直接连头带小册子一起送进去得了。

    李显看着小册子。大臣看着李显。李显在想怎么办呢?如果让大臣清查此案,武三思算是彻底完了。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特别是韦氏经常在他耳边吹风,朝中许多大臣实际上向着相王的,如果没有武三思的掣肘,自己有可能立即被老四一派的大臣架空。为什么相信王画。也是如此,因为王画与老四有很深的恩怨。也因此,他也反对武三思陷害王画。

    但能指望王画对抗老四,那是不可能的。他是一个孤臣,在幕中没有党羽,没有力量,根本抗拒不了老四。因此武三思还不能倒。

    所以问题关健就在这里。

    只有韦氏活着一天,不断地吹风,想要李显下决定,那是天方异谆。

    但今天的事如果不了了之,同样会让大臣失望,用王画的话说,这件事也是千古未有的悖逆大案,不要说诛灭九族,就是十族不足为过。而且对武三思权利的膨胀,不听不知道,听了王画的一番话,他也犹豫不决。况且他也想做一个“明君

    李显有李显的办法,他最大的能耐就是中庸,于是说:“这样吧,王画,你将这份册子交给联看看。让联来处理。”

    也没有说这件公案不了了之让王画将它销毁,也没有说这件案子马上立即严查。

    但宋洲引急了,交到李昌弄卜坏有好事。说不定马卜又来了一。心许猎。一个月不回京城,到时候什么都成了黄花菜。这时候也不顾后果了。他猛地从地上跳起来,伸手就将这个册子抓在手里,大声说道:“陛下,这件大案是陛下让臣与魏相公查办的,应当将它交给臣来处理。等到案情明了之后,臣会将结果通知陛下

    说完了,又低声对魏元忠说:“魏相公,这件事我一个人不行,你得帮我说话

    他也知道一个人不行,可有没有想过,那么王画一个人就行了吗?

    李显不高兴了,这个册子到了宋螺手中,就成了一件公案了,自己想袒护都来不及,因此不悦地说:“宋侍郎,联将此案交给你查办,另外还有谶言大案也交给你查办,这都是多长时间过去,为何到现在一点音讯也没有?联今天撤销了你这个任命

    但宋螺确实硬度象花岗岩一样,他听到李显这样说过后,十分地失望,更知道李显心意,有可能这么好的机会,李显又想和稀泥和了过去。于是他举起这份册子说:“陛下。臣无能,没有办好。但陛下既然将此案交给臣来处理,臣一定要还此案一个真相大白于天下。如果陛下对臣不满,请在臣将此案查清后,就是将臣斩杀臣也没有怨言。但如果此时让臣置若罔闻,臣今天就一头撞死在这个铜柱上,以死铭志

    说着将头碰在这根铜柱上。碰得咚咚作响,一会儿前额就血肉模糊了。王画心中一阵叹惜,心想,好一个激烈的汉子,这才是真正的直臣。但事实上王画也与宋骡不同。因为朝堂分为清流与浊流。许多清流大臣倒入五王怀抱。也因此对王画不抱着好感,甚至他们还认为如果不是王画出兵洛阳,当时五王能将所有局势控制,更不会有武三思的灾害虽然这几天。王画雄起,让他们开心,有许多人也认同起来,这个认同还是在五王放逐后才会有的,否则还是不行。

    但心中还是有敌意。甚至有些大臣不知轻重地认为,让王画与武三思互相咬那才最好,最后二人咬得同归于尽,那才天下大快。可宋螺不同了。他在清流大臣中名声很高的。

    不过王画也无所谓,做一个象敬晖他们那样的清流,王画会赞成么?就象明朝的党争,有几个真正清白的?只不过是一个口里喊着大义。实行上为了自己争权夺利的伪君子。对国家对百姓,根本没有一点好处。说句难听的。都不如和坤,和坤还会敛财,就象嘉庆一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