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眺望
之则天最后众个要求,传了出去。大家都是文二和尚摸小用公脑。太搞怪了,怎能让王画替她守大孝呢?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老武关在了上阳宫,头脑被关得不清醒,才有了这个无理的要求。可对王画也有好处,都认为老武一生提拨了无数的大臣,特别是一些出身寒门的,如果不是老武执政,他们有可能终生没有机会进入高堂。但神龙政变时,却没有一个大臣向老武进忠,也只有王画一个人兵接州,几乎一死。对错不提,这也是一个君臣相宜的佳话。
也不是没有人看出来的,李旦就想出了一部份。但如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王家的朱全所言,李旦还是低估了王画。否则现在有可能与王画接触,而不是无动于衷。李旦是认为自己这个母亲高看了王画,但只是当时将王画吓了一身冷汗,毕竟老武死了。对王画影响不大,却对自己影响很大,如果有聪明人想出其中原委,自己乐子就大了。
要这个虚名没有用,就是老武说了,我家老三没有用,你们一起帮助老四吧,自己能做成皇帝么?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不情愿,还是替王画扑火,派人推波助澜,到处散谣传,说老武这是赏识王画,所以才让王画守这个大孝。
手下幕僚领命出去,李旦坐在椅子气得不行。能不生气吗,这小子放了自己心爱小女儿的鸽子,本来等他腿伤好了,找他的麻烦。现在自己这个老母亲了神经病,让他守孝,自己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亲事为借口,上门踢场子。也不大好踢,因为那个府邸现在只能一小半算是王家的,其余都是李裹儿的。这还不算,自己还要派手下,替王画向天下人说王画的好话。
但王画也快活不到哪里去,他要替老武尽孝,这回再也不能躲在家中,闭门不出。虽然不是每一刻都到灵枢前,但是太后死了,有许多礼仪,一些重要礼仪他还是要到场的。
最主要是他的身份很尴尬,肯定不能算是大臣了,如果是大臣,也没有这个资格守大孝。虽然守这个大孝会吃很多苦头,可也不是什么人想守就能守的。就象每天早上替韦氏到痰盂的人,虽然是一个下贱活,但皇宫那么多太监,绝大部份人却没有这个资格做这下贱活。
但他肯定也不是武则天的亲孙子,甚至连孙女婿,都算不上。少数与王画交好的大臣,比如大宋同志,每一次看到王画的样子,都挤眉弄眼的捉狎他。
不仅仅如此,李裹儿更是怒气冲天。正月十三早上就到了王画家中,王画劝说了半天,用了无数的理由搪塞过去。但是随之问题也来了,李裹儿要赖下来不回去。
如果是原来,也没有关系,这两个人是恋情也好,奸情也好,反正也不遮掩,公开进行,天下皆知,恐怕连吐蕃人、大食人都有人知道他们的关导。但现在大孝期间,说守三年孝期,不碰男女,那是假扯,可至少也要在武则天入葬乾陵之前,不能做得太公开。
但这要很长时间。与宋朝不一样,虽然宋朝皇陵奢侈,可也是挖一个大土坑为墓。唐朝却是以山为陵,将大山凿开,挖成中空,然后将皇帝埋葬在里面。因此宋朝以后的帝陵基本上都扎窝儿,象宋朝皇陵都在巩县,明朝都在北京。而唐朝的陵墓却不在一起,李渊献陵在三原,李世民的昭陵在礼泉,李治的乾陵却在乾县,也是唐朝皇陵中最西边的陵墓。后来李隆基的泰陵却在蒲城的最东北。
当然,老武想与李治埋藏在一起,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皇陵埋葬,主要还是默认了李氏为宗主,自己这个皇帝是一个代管,不算是真正皇帝,所以才有了这个安排。也为朝廷省下了一大笔钱。但也不是小工程,乾陵墓道长达六十三米多,宽达近四米,深近二十米。全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三十九层,每层石条厚达半米,就是这样怕后人盗墓,还用铁水融化浇上去。塞死,再在上面夯土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