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章 战无常形(二)

    萍虽然用言语激使素娥接受了挑战,但是到了这时心起来,她方才出言助阵一来是心中不忿,二来是那一种莫明其妙的信心,总觉得不论生了什么,这个少年都是自己最可靠的倚仗。可是杨宁的陶是她教的,她自然知道杨宁的深浅,平日能够和自己笛相合,一来是两心如一,二来是自己曲意相从,要是想和素娥或者琴室中其他人斗琴,可就是痴人说梦了,这可不是学习吹奏陶不到一个月的杨宁可以办到的。想到此处,青萍忍不住回头看向杨宁,欲言又止,入鬓的一双黛眉不禁微微蹙起。

    杨宁心中了然,却没有解释,目光在青萍面上凝注了片刻,一双眸子蓄满深情,忍不住伸手想去抚平青萍微蹙的眉梢,可是手指刚刚触到那凝脂温玉一般的肌肤,只觉得指尖微微一麻,仿佛有一股强烈的电流传来,下意识地缩回了手指,眼中闪过迷茫的神色,转瞬又变得一片清明,转头看向帘内端坐的雪色身影,淡淡一笑,从衣下取出一具古朴的青黑色六孔陶,略一点头,示意可以开始了,冰寒幽深的凤目中已经是一片淡漠,没有丝毫情绪流漏,但是有意无意中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自信。

    帘内的素娥微微皱眉,不知道怎么,帘外那个相貌平常,神态异乎寻常冰冷的少年无意中展现出来的那缕温柔,让她心中蓦然生出一种古怪的感觉。略一凝神,擅长地曲目在心中一一掠过,明星般动人的眸子闪过一缕狡黠的神采,纤纤玉指在琴弦上缓缓滑过,一缕柔和至极的琴音从指下流出,宛若风和日丽的明媚春光,琴音透出和煦柔美的意味,琴音描绘出万物回春的动人景象,古琴平和中正、清雅澹然的特点在这一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青萍听出曲目。忍不住紧咬银牙,她自然明白,声和秋声相近,凄楚悲怆。苍凉深远,和这一曲春意盎然,和风涤荡的《阳春》毫无相融之处,素娥选了这一曲。乃是有意为难,这虽然是斗琴题中应有之意,但是青萍仍然忍不住怒火中烧。

    杨宁静静听着柔美缠绵地琴音,只觉琴音越轻柔和煦。仿佛春风一般吹散了心中愁苦,就是心如铁石的自己也几乎要在这样的春光和风中沉沦下去了,不过就在琴音柔和到了极致地步的时候。杨宁将陶放到唇边。敛眉吹奏起来。凄凉萧瑟地声宛若乍然卷起的西风一般,毫不犹豫地迎上了柔情万缕的琴音。仿佛在春光满园中突然飘起了漫天黄叶,琴声和声正是势如水火,琴音是春风春雨春花春柳,极尽春光绚烂之景,声却是秋风秋雨秋叶秋霜,蓦拟出深秋萧瑟之态,截然不同的音色却矛盾地糅合起来,琴音如春花之灿烂,声如秋叶之静美,相映成趣,水乳交融。

    青萍不由喜笑颜开,她自然也有这样地本事,想不到杨宁也能够将深秋的萧瑟演绎得如此完美,心中明白正是因为前几日两人经常笛相合的缘故,才能达到如此境界,一抹红云掠过白玉一般的脸颊添了几分娇羞美艳,忍不住低下头去,唯恐被人瞧见,她原本倚在杨宁怀这样一来越贴近了杨宁地身体,只觉得少年男子阳刚的气息将自己包围起来,只觉神思渐渐恍惚起来。

    素娥微微扬眉,她虽然没有学过陶,却也知道杨宁吹奏的正是名曲《湘妃》,这几乎是陶必学地曲目,正因为如此,她才特意选择了《阳春》,就是为了引出杨宁这一曲,见杨宁已经入彀,明眸流漏出一偻得意地神采,指法一变,一种蓬勃地生机从琴音中溢了出来,好像是雨后春笋迎着阳光奋力伸展着枝叶一般,琴音渐渐丰美澹然起来,宛若春笋已经长成了一片竹林,在春风中摇曳逍遥,随着曲调的变化,柔美地琴音渐渐多了几分清冷高洁的意味,宛若春去秋来,萧瑟秋声渐起,琴音好像被声引了过去,没有压过声悲怆的音色,反而将凄楚的声烘托得越苍凉深远起来。

    杨宁将一曲《湘妃》吹奏得越荡气回肠,陶吹奏的技巧并不复杂,最要紧的就是气息绵长,杨宁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