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二章 破题:原道(第三更)

    王通也顾不得其他!

    当他看见这将军堂中坐着的人以后心里就有些苦。除了刘炫之外又有东海名士李夏传授王通易学的易学大家于仲华前北齐文林馆学士入隋后曾担当过泗州司马的温君悠……等等之人全都是和太原王氏交往密切的前辈先生。

    窦威是起人却似偏向郑言庆。

    那个中年人王通不认识想必和窦威的立场差不多。除了这两人之外其他全都与王通有关联。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挑起和郑言庆的争纷已经惊动了太原王氏族人。

    世家之间多有关联。

    这些人坐在这里未必没有得过王家的嘱托。

    王家希望王通获胜既然已经丢了脸面若还不能获胜的话王通必然是名誉扫地。

    他没有退路只能认真破题。

    好在王家是儒释道三道并修对释道的了解并不算太差。

    提起笔来王通开始奋笔疾书。

    而郑言庆却跪坐书案旁还是抄着手似乎在思考什么又好像是已经放弃闭目假寐。

    从他那稚嫩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端倪。

    窦威不免有些焦虑起来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可郑言庆却好像没有一点动笔的意思。

    难道说他决意放弃了吗?

    中年男子则看着言庆似乎在看一件很有趣的事物。

    “爹他为何还不动笔?”

    中年人笑了“此子似好谋后而动。从他那文章来看此时不动笔怕因为胸中无竹吧。”

    “可这时间快到了啊!”

    “别担心我觉得他不会就这么放弃。

    胸中若无竹宁可不画竹。此子当好求完美所以没有成熟思绪宁可交白纸一张。

    建成啊他年纪比你小可论沉稳你却远远不如他。将来若有机会不妨和他结交一番……恩这个年龄能有这份气度倒也不辜负……他这些年的飘零。”

    就在此时郑言庆提起笔来。

    “半缘君要动笔了!”

    “你闭嘴莫要扰了半缘君的思绪……”

    当言庆提笔的一刹那郑仁基这心思呼的一下到了嗓子眼。他自己也觉得好笑早先还想着要弄死这小子可如今却要为他提心吊胆。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终究是郑家人终究是我安远堂的一份子。这小子一举一动都让人生出牵挂。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刘炫的这个题目太大还真就不是郑言庆现在能够做出。

    他闭目静坐只是在思索记忆中有哪一篇文章能够破这个题目。但思来想去还这真没有想出合适的文章只是有一篇似乎与释道这个题目相合的文章可以借鉴。

    他当然也可以一字不写。

    但刘炫的模样着实让他觉得恶心。

    输赢真倒不重要可不争馒头争口气怎么着也不能被这些人看轻了。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吉凶。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而见者小也。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出于杨则归于墨……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亦曰:吾师亦吾师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言庆这篇文章出于韩愈之《原道》。

    准确的说是一篇以儒家而之于释道的抨击。

    这篇文章在后世颇得赞誉乃至于许多名家纷纷作出评价以赞誉其精神。

    据说原道在唐末传入高丽国而被封为国之纲并立碑于江边。

    后来这高丽国也就是因为韩愈之故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