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一章 深入敌后

特种兵进入阿富汗的通道有好几条,而且主要集中在巴阿边境。

    瓦罕走廊过于狭长,又没有公路,徒步行军至少需要一周才能进入阿富汗腹地,所以美军把重点放在了巴阿边境地区。

    为此,那架“全球鹰”只在瓦罕走廊西端盘旋了三个小时,随即转向南下。

    收拾好行装,刘威他们继续上路。

    行军速度仍然是每小时十六公里,是普通人步行速度的四倍,比特种兵的徒步行军速度还要高出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刘威他们可以以这个速度前进一天一夜。

    即便是以耐力著称的k1成员,在平均海拔超过三千米的高原上,最多只能以每小时八公里的速度持续行军一昼夜。

    即便以这个速度,刘威他们也得花上三十六小时才能走出瓦罕走廊。

    虽然瓦罕走廊东西长大约三百公里,但是谷地里的道路非常崎岖,实际行军里程在六百公里左右。

    如果那架“全球鹰”折返回来,刘威他们还得在山谷里多呆一段时间。

    万幸的是,“全球鹰”的巡航速度并不两万米高空也就每小时四百多公里。沿着巴阿边境飞一个往返,需要将近八个小时。随后这架无人侦察机将飞往阿富汗西南部,在伊阿边境上空巡逻数个小时之后,才会原路返回。

    大约二十四小时之后,“全球鹰”回到瓦罕走廊西端。

    此时,刘威他们距离有公路通往阿富汗腹地的泽巴克镇大约还有一百公里,行军里程则有一百七十公里。

    到了那,就算离开了瓦罕走廊。

    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险,但是总比徒步行军好得多。

    因为已经靠近阿富汗腹地,所以漠北狼在选择行军路线的时候,总是挑选一些离藏匿地点较近的小径。

    接到警报后不到五分钟,刘威他们就藏了起来。

    持续行军消耗了大量体能,正需要时间补充能量。“全球鹰”在一百多千米外的高空盘旋的时候,刘威他们在山洞里架起了火炉子。军用口粮都可以冷吃,但是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加热之后食用。

    要知道,现在外面的气温在零下十摄氏度左右,热量散发得非常快。

    即便从口感上讲,加热后的口粮也要好吃得多。

    这次,“全球鹰”在瓦罕走廊西端上空盘旋了八个小时,天快亮的时候才转向返航。

    虽然“全球鹰”的最大续航时间高达七十二小时,但是这会严重损耗发动机,降低动力系统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

    三年前,在代号“莱茵河谷”的围剿行动中,一架“全球鹰”因为长期高强度使用,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坠毁。从此之后,美军把“全球鹰”的巡逻时间限定在了四十八小时之内。

    从时间上算,这架“全球鹰”也该返航了。

    “全球鹰”飞走后,漠北狼没有急着让大家动身。

    美军有足够多的“全球鹰”,足以保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前一架“全球鹰”返航之前,后一架“全球鹰”已经起飞,很快就会到来。

    果不其然,仅仅过了十五分钟,警报再次响起。

    所幸的是,这架“全球鹰”没在瓦罕走廊西端呆多久,盘旋几圈之后转向西南,沿着上一架“全球鹰”的航线,前去巡查巴阿边境。

    等到“全球鹰”飞走,警报解除,刘威他们才离开山洞。

    此时,天色已经放亮。

    一行人再没耽搁时间,刘威也将行军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二十公里,率领fos“特种部队”做最后冲刺。

    长达九个小时的冲刺

    这个速度,对刘威没有任何挑战。在测试中,刘威在负重一百公斤的情况下,跑出了每小时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