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章 看山还是山

俗。内劲也登堂入室。达到了泥牛入海化无踪的化劲境界。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你今年多大了?”两人先后振衣而起。释永环看他似有三花聚顶雏形。不由出口问道。

    柳行风道:“今年刚满二十。”

    释永环喟叹道:“像你这个年纪。如此成就。了不的啊。咱们上山吧。”

    风却叫住他。道:“大师。我已达到化劲的境界么?”

    释永环奇道:“是”。莫非你还不知道?”

    柳行风挠挠头。问:“呃。达到这个境界。有什么征兆么?”

    释永环道:“太极大师杨无敌在三十岁那年达到这个境界。浑身肌肉都控制自如。有武师找他挑战。他双手双脚都不动。对方的手打在他肩上。

    震跌倒。浑身麻。这就是化劲的境界。内如羚不可捉摸。意念在先。劲力在后。浑身每一处肌肉都可伤敌。这便是化劲。你爷爷没跟你说过么?”

    “呃。我家里些别扭。所以从出生到现在。我都没见过我爷爷。只是一个人独自琢磨着练的。大师。你刚才说。意念在先。劲力在后?”

    释永环眼睛一亮。道:“无名师指点。尚能练到这个境界。的确是武学奇才。不错。我们学武的人。最开始练功。根本可能具有内劲。所以只凭臂力体力出招。脑中想要如何出招。手上就按照脑中所想的使出。这也是“意念在先”。只不过没有丝毫劲力罢了。到了一定的步。练出内劲的时候这就是暗劲境界。但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内劲。所以比武对敌之时。大都是“劲在先意念在。“是内劲先在本驱使下发出。然后武者才意识到。然后内劲修为渐渐精深。内劲也越来越浑厚。突破了某个瓶颈后。武者对劲力的控制达到如臂指使的程度。那就达到了“意念在先。劲力在后”的化劲。达到了这个高度的高手对每一分内劲的握都精微极。出手如电。似乎白驹过隙。仿佛羊挂角。收放自如。就好比乌龟之于龟壳。能伸能缩。能进能出。

    这种境界的高手。中国洋洋十三多亿人口绝不超过百个而大多都是年过三十。偶有天资卓越的。也要在二十五六岁才能抵达据传闻。你爷爷当年是二四岁进入劲境界。在百万解放军中。唯有许世友将军能与抗衡。可你足足比他-了四年啊。能突破瓶颈抵达如此境界。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柳行风听释永环这么一说心中顿时明白了为什爷爷甘冒险耗费五年玄功在自己体内种下那个福祸相依的伏龙菩提恐怕就是为了让他借助外力达到这境界。以后自然一片坦途。

    他又仔细的咀了永环的这一番话发现关键眼还是在“控制”两个字上。意念强了。劲力自然容易控制。相反。你脑袋不够转。人的身体四肢百骸三百多个穴道。劲力往何。何处回。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单是这个就已经能让你头晕目眩了。更何况武功练到后来。种种法门繁复奥妙无比。一个不慎就是走火入魔的绝境。

    这也是为什“法不传六耳”“-秘术只付有缘”的原因了。

    你天生聪。根骨奇。这就是大缘。

    如果你也有位古代穿越到身上。那也是大缘。

    柳行风试着控制体不断窜动内劲。果然如臂指使。要它往东它绝不会往西。柳行风心这或许与自己练了“望气术”有关。他沉默一会释永环那番话又心头过了一遍。柳行风脑中忽然灵光一现。道:“大师。我觉你番话隐隐和佛理有关。”释永环眉尖一挑:“?不妨说说。”

    “佛说人有三重境界。第一。看山是。看水是水;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而大师你刚刚跟我说。武学的三重境。第一重。意念在先。却没有劲力;第二重。劲力在先。意念在后;三重。意念在先。劲力在后这中间。莫非真的有什么关联?”柳风问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