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卷 崛起 第十五章 远走边穷

信以你的才智,将来必有很多的创新。”

    秦思远道:“你让我考虑你一下,明天答复如何?”

    云飞道:“好吧,不过以我阅人千万的眼光来看,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巴颜喀喇山在番语中即“先代的山”的意思,鞑凶语的意思则是“富饶的美丽的山”。它是潢水河与上青江的源头。《山海经》曾有记载:“昆仑山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出其东北隅,实惟河源”。意思就是巴颜喀喇山是潢水河的源头。该山地势高耸,群山起伏,雄岭连绵,景象恢宏。山上空气稀薄,气候酷寒,一年之中竞有**个月时间飞雪不断,雪山有经年不融的皑皑积雪和终年不化的冻土层。山上地域辽阔,山峰显得并不险峻,比较平缓。有的山峰浑圆粗犷,有的山峰远看象山,近看象川,山岭之间犹如平原一般广袤平坦。巴颜喀喇山是青州境内一座有名的大山,虽地势高寒,气候复杂,但雨量充沛,是青州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场。这里盛产牦牛和玉树马。巴颜喀喇山山前遍布大小沼泽和湖泊,其中著名者为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巴颜喀喇山口是古时帝国通向吐蕃必经之地。古时一位著名的公主入番和亲,经日月山口、巴颜喀喇山口前往吐蕃首都。古道沿途尚存有黄蕃交往的遗迹,流传着美妙的传说。

    秦思远正背着云飞,和小雯一起艰难地走在通往巴颜喀喇山的小路上。他终于没能抵制住云飞的诱惑,去巴颜喀喇山上的魔宫,接受云飞将要送给他的两份“大礼”,然后去实现也不知是他自己还是云飞的野心。

    后世之人对当初云飞为何看中秦思远,最后造成一代大帝的诞生始终不解,史学界也长期对此争论不休,不过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认为云飞毕竟是魔门的门主,而魔门之人行事向来怪诞不经,正常人认为不会做的事,他们偏偏会做的津津有味。云飞选中秦思远纯粹是一时心血来潮,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另一种说法认为云飞当时选秦思远是出于无奈,因为云飞当时受了重伤,不良于行,已没有时间精力去寻找传人,加上秦思远的资质还算不错,又有宰相父亲这个有利条件,虽然他本人在才华武功等各方面不尽人意,也只得赌一赌了。

    秦思远已得到了云飞所授的两本书,一本是云流写的关于治国之道的《天书》,一本是云飞写的关于兵法战略的《战诀》。秦思远这些天除了赶路外就是专门学习两本书,这两本书上的内容博大精深,他已深深被书吸引,只觉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战诀》是云飞一生研究兵法的结晶,处处体现了他用兵“不动如山,动如惊雷闪电”的思想,对军队操练、行军布阵、军队用人、后勤补给等各方面都做了详尽地阐述,并引述了他一生征战的全部战例。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对战略的看重,认为战略的失败用战术的胜利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弥补的。而战略只要得当,战术上即使有一时的失利,最后也会取得胜利。这与一般的兵书只谈战术是不相同的。

    《天书》则是云流在总结了黄族几千年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全新的治国之道。《天书》主要分为内政、外交、军事三大部分。在内政上,《天书》提出军政分离、刑政分离,改革官吏招考制度,给予平民一定的权力。所谓军政分离,就是将军队从各级衙门中完全独立出来,地方官吏不再管理军队,文官专事从政,武将专事治军,这样就可以避免地方官吏权力过大,不听朝廷调派,甚至造反;所谓刑政分离,就是设立专门的刑律部门和监察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刑律部门专职打击刑事犯罪,监察部门专职监督官吏犯罪,避免现行的官官相护,包庇犯罪的现象;改革官吏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