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八章 瘿相王钦若

花酒,云令人长寿。”可见重阳来历久矣。《易经》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亲人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之节,整个南部县城皆是不同于往日,只见这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陈杂。这些光景,却不是佳节到来,只是因今日乃是阆州名士子王奕会同其州苏映亭、卢栩三人,与陈尧咨的望江楼约期之日。

    这望江楼已是热闹非凡,文人士子、公子小厮、闺秀碧玉、商贾小贩,整整的围了这望江楼,顿时,这风雅闲致的望江楼显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茶坊、酒肆沿路铺满,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行人川流不息。这望江楼掌柜也是精明之人,只见这望江楼高联悬挂,书写着那日陈尧咨的对联,而却是无下联,这些意向,分明有意为陈尧咨提士气。

    王奕会同苏映亭、卢栩二人,陪同着还有一长衫男子。这见这男子年不过十六、七,手执长扇,风雅翩翩。王奕道:“表哥,这便是望江楼了,此地也是锦屏秀色,火烽琴台,鳌峰耸秀,离堆连云,有奔流大江之雄。今日比试,便是在这望江楼之巅、崇丽阁,到时表哥便可一展其才,如此多文人雅士在场,表哥此举,也是佳话流传。”

    那俊秀男子笑道:“这陈尧咨不过一孩童而已,有何可惧。咱们四人,哪一人不是饱读诗书。他陈氏三兄弟,却未听闻其名,倒是不足为惧。”

    卢栩有些疑虑,道:“那日我等也以为如此,那陈尧咨以一对上联,便使得我三人无法应对,而今还得小心应付才是。”

    王奕笑道:“论及才学,这江南之地可有不知王钦若者,表哥十六之年虽,便得万岁召见,拜过朝堂,论及这才学,年轻一辈谁能比肩。”

    这苏映亭、卢栩二人听闻此言,都由衷敬服,点头称是,几人谈笑而来,登上这望江楼。

    只见这楼内已是看客满楼,书生学子,风雅之士,座无虚席。便是柳开等人,也在这雅室之内,品着香茗,静静地注视着。

    这三人上的楼来,看着这陈尧咨的书字,这王钦若倒是赞叹,“此好字,却是不知为何人书写,想这南部县城有名之士,当属柳学士了。”

    此时,这望江楼的掌柜走了过来,笑道:“这字风骨甚佳,却不是柳学士之手。”说完,便行礼,请几人往那楼阁之上走去。

    王钦若走在最前,听闻他此言,不觉奇道:“此为何人所写,实乃深得王右军遗风,矫健若龙。”

    掌柜的笑道:“这便是今日与王公子比试之人,陈府三公子所书。”

    王奕看的此联,却是那日让他三人颜面扫地的上联,怒由心生,道:“此联也是平常,何必悬于此,我表哥便有一对。”

    掌柜奇了,道:“公子能对的出?”

    王钦若笑道:“这有何难。我对这下联:‘迎客舫,迎客访,迎客舫中迎客访,客访几人,客舫几人。’掌柜的,我这下联可算得行么?”王钦若问道。

    掌柜回道:“这联对的倒也工整,与这望江楼韵味差了不止,还是难以服人啊。”掌柜摇了摇头,边走边说道,他虽是商贾之人,却也知晓一些这对联之事。

    王奕冷冷道:“对上便是对上,哪里来的这么多说辞,难不曾掌柜的是故弄玄虚?”

    掌柜笑道:“王公子此言严重了,小老儿哪来那些心思。只要这望江楼诸位宾客作评,王公子若是算对的工整,那咱望江楼便补齐这联便是。”

    王钦若问道:“这午时将近,这陈三公子为何未到,不是临阵而退了吧。”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