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南洋盛举 第四节 礼物

睹这艘船以及船里面的这些设施的话,他绝对会认为这个年轻人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半吊子。

    “一旦农民问题彻底得到解决,那么展工业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如果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展农产品加工,展与农村有关的轻工业,直至在农村兴办工厂。农民富裕以后,大量的劳动力会流向城市,流向工厂,造出的产品再买回农村,无疑会加快工业化进程。”美好的想象继续如画卷般继续在众人的脑子里展开。

    “我借良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用作试验,一旦杂交成功,将来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培育种子,并加以储存,以便运回国内种植。我知道张老先生以及几位朋友手里有几处垦殖公司,拥有大量的良田。所以想借来一用,同时也希望各位支持我办学,将这些技艺传给更多的中国人。”

    众人见他丝毫不提报酬等事,才相信他学成报国之心甚坚,也有人问道:“李先生莫非是革命党?其实说出来也是不妨,我们这许多人都参加了同盟会,不少子弟与会党中人一起操练,常有报国之心。先生一来,实在是一大助力,不知先生先前入的什么党。”

    “也并没有入什么党,先前在欧洲与同学等人凭空一腔报国心罢了。如今回国,正要寻访孙先生等人,略尽绵薄之力。”

    张振勋上前扶住李秉衡的手,笑道:“可喜可贺,孙先生又能得到一名得力同志,我等也能得到事业助手,老朽今天可是老怀大畅。明日随我去巴达维亚,我当聚集华侨商人,革命党人,为李先生洗尘。”

    “如此恭敬不如从命,有劳老先生了。不过,我这还有一件礼物要送给老先生。”李秉衡略微激动的说道。说着,将众人引向可以直达上层甲板的运货电梯处。“请看,此乃我设计的葡萄酒酿制上的几个机械设备,另外还有些在欧洲时搜集的种植、酿造葡萄酒的资料,请老先生一观。”

    众人都是有些惊奇,昨天还没见到这些所谓的酿酒设备,只一夜就多了出来,看那成色,就知道是新近做出来的。有些人咋舌道:“这些机床果然了得,只要有材料,怕是什么都做的出来,而且费时不多。”

    而李秉衡详尽的为张振勋介绍起这些机器的功效起来。

    “唔,你是说这自动转酒装置只需按一下电钮,这藏酒就会自己转到别的桶里,而且想转几次就几次?”张振勋对这酿酒机器了解颇深,也知道眼前这机器远胜自己从国外辛苦购买的进口机器。但他的注意力全被李秉衡所说的自动转桶机器上面了。原来酿酒工艺中,酒味醇香的关键环节在于酒的窖藏时间。“陈年老酒,越陈越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张振勋严格规定张裕公司产品起码得窖藏5年以上才能出厂销售。同时,他准备尝试改变中国传统的以缸瓮藏酒的方法,采用进口的白橡木贮酒桶贮酒;而且借鉴外国的经验,每一年都要给藏酒“转桶”,也就是从一个桶里转到另一个桶里去,在转桶的过程中,将沉淀在底的结晶体酒石酸除去,使酒色更为清澄。贮酒期越长,转桶的次数越多,酒味自然就越醇香了。这道工序非常费时费工,如果有了这自动转桶机器,实在是轻而易举。况且资料中土壤调理、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酿酒工艺等,对于紧张筹备中的酒厂来说实在是雪中送炭。

    张振勋激动的对着众人说道:“这兴办实业一事,非得有大魄力者为之,何也?想我于烟台兴办葡萄酒厂已十数载,至今未成,若是寻常人,早气馁撤资。即便国内同胞大力襄助,朝廷也对我关爱有加,多方予以方便,仍不能成。细细想来,委实于这酿酒犹如瞎子过河全靠摸索,又无优良之机器,且无可靠之人才。帮忙者众,但都不时内行人。今日我倒是见了个内行的,李先生所赠之书委实大有道理,这窖藏、转酒等说法甚合我心,况且这葡萄良种培育之法,我看也是能成的。”

    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