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章 交子?花石纲?我日!

外呆着也不是个事。而且他是不得不回去了,华亭那边出了事。

    崇宁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刚当上皇帝的第二年,这个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昏君就迫不及待地搜刮民财以供自己享乐,先有朱勉的花石纲搜刮两浙路的民脂民膏,后有李彦的西域括田所强抢河北五路的民田为公田,其它的苛捐杂税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这些都与林靖文暂时无关,负责花石纲的江南应奉局主要是在苏杭那边折腾,华亭这么个偏远小地朱勉还看不上,西域括田所就更不用说了,远在河北近畿,手还伸不到江南来。但是,请永远不要小瞧宋徽宗的昏庸,他不久前又出了个新招:改交子为‘钱引’,扩大行,而且是强制百姓认购。

    交子最早出现在四川,是西元十世纪左右由成都商户自行行的,最开始只在民间商家私下流行,宋朝廷并不管这个。到了宋仁宗时期,见交子流通范围已经不小,而且使用交子的多为富商,所以宋朝廷一声令下交子被收归国有,随之而来的却是使用交子的广大商贾被朝廷强制用刚印出来的交子向他们兑换金银铜钱、购买货物,商贾们损失惨重,一时间对交子退避三舍。到了昏君宋徽宗上台,他不但下令强制扩大交子流通范围,而且加大行数量,一时交子兑价直线下降,从最盛时期的一贯交子兑一贯铜钱降到如今的一贯交子只能兑铜钱一百到一百五十文,兑价降到了十之一。更霸道的是,官府可不管钱引的实际兑价,他们向民间买东西的时候一贯钱引就当一贯铜钱来用,但民间用的时候只能当作一百多文,这就跟被抢劫一样了。

    事实上这招并不新鲜,朱元璋就做过,而且做的更离谱,只不过朱元璋做得再离谱也不关他林靖文鸟事,这里是宋朝,不是明朝。但是宋朝还有个宋徽宗呢,林靖文现在有麻烦了,因为交子的扩大流通终于扩大到华亭来了。

    林靖文刚被鲁二迎进林家山庄,华亭知县黄宛后脚就跟了进来,还没等林大官人坐下来,黄宛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哎呀,大官人,可把你给盼回来了。事情紧急,本官也就顾不得失礼了,先说下事情吧。事情是这样,前不久松江府收到两浙路公文,要求松江全府的官府支出由铜钱改为钱引,以前我松江府向民间购买物资、结算差役工钱等都是用铜钱,但以后全部改为用钱引了,所有铜钱必须全数上缴给两浙路。”

    这黄宛是唐家的人,他来到华亭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烧上三把火,而是来林靖文这儿拜码头,因为唐家的关系,他对林家倒不算外人。

    不过林靖文就不明白了,怎么突然就给改了?于是问道:“这是为何?当今圣上下令扩大钱引流通也有好几年了,但松江府以前不是还用铜钱的吗,怎么突然就改用钱引了?”

    黄宛苦笑道:“说起来这事还是大官人引起的。”见林靖文一副有听没有懂的样子,解释道:“圣上虽下令扩大钱引流通,但钱引不被百姓认同之事官家也是知道的,所以对于那些不怎么富庶的地方就没有强制流通,松江府以前虽多有富户但大多数百姓穷的很,所以一直没有强制使用钱引。但现在不同了,大官人的织坊规模庞大,所缴赋税甚巨,自林家山庄创建以来,松江府上缴给两浙路的赋税是以往的两倍都不止,是以两浙路方面以为松江府变得富庶了,这才下令强制流通钱引。”

    林靖文不禁有些目瞪口呆:这也可以?

    这还没完。黄宛接着说道:“还有,杭州的应奉局也给松江府下了文书,要求松江府从本月起开始缴纳花石纲,数量是每月十万贯。”

    缴纳花石纲什么时候变成缴纳银钱了?想捞钱就直说嘛。林靖文对那位著名的“刮天高三尺”的朱勉朱大人十分鄙视。

    想来这笔钱大头肯定是要着落在林家身上了。黄宛不好直说,但他的意思林靖文是明白了。

    不过林靖文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