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二十六章 初试身手(第二更)

    与以往一样,“英宗”号的前三轮齐射仍然是“急促射击”。

    在第二轮与第三轮齐射中,“英宗”号上的枪炮军官只根据敌舰与本舰的相对运动情况调整炮击参数,而不结合弹着点来修正炮击参数。虽然这多多少少存在着“浪费”炮弹的嫌疑,但是结合三轮齐射的弹着点偏移情况,能够测算出更准确的炮击修正参数。另外,前三轮急促射击不但能让本舰炮手迅进入战斗状态,还能给予敌人巨大的心理压力,打击敌人的士气。

    至少在以往的战斗中,这一战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也就在第三轮齐射中,“英宗”号打出的一枚穿甲弹准确的命中了“威尔士亲王”号的舰。

    从了望员报告的情况看,穿甲弹应该是砸在了a炮塔前方的防浪挡板上,而且进入了舰体。只是,该部位不属于重点防护取,水平装甲的厚度不到五十毫米,而且也远离了主装甲带,结果穿甲弹在爆炸之前就已经穿过了战舰的水平甲板与舰体左侧的装甲,钻进了海里。显然,这枚穿甲弹对“威尔士亲王”号造成的损伤并不严重。

    仅仅一分钟之后,也就是八点四十一分的时候,第二枚穿甲弹击中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只是,这枚穿甲弹不是“英宗”号打出的,而是编队里的第三艘。也就是“宪宗”号打出地!

    此时,第11-1主力编队里的四艘战列舰都瞄准了“威尔士亲王”号。

    这并不是白佑彬安排的交战顺序,可这也怪不了另外三艘战列舰地舰长。因为欧洲联合舰队转向之后。另外四艘战列舰都“躲”在了“威尔士亲王”号的后面,不但距离更远,而且被“威尔士亲王”号遮挡住了。无奈之下。另外三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上的枪炮长只能临时更改炮击目标。

    结果,“宪宗”号地第一轮齐射就收获了战果。

    按照了望员观察到的情况。炮弹先打中了a炮塔右侧装甲地上沿处,然后在b炮塔炮座的上沿处爆炸。

    据后来分析,这枚入射角度接近四十度的穿甲弹肯定是在砸中了a炮塔侧面装甲顶部之后改变了方向,帖着炮塔顶部装甲砸中了后面b炮塔的炮座。因为损失了大部分能量,所以穿甲弹没能打穿厚达三百三十毫米的装甲。

    当然。这枚穿甲弹并不是毫无意义。

    a炮塔地四号炮从此再也没有打出一枚炮弹,显然里面的火炮侍服机构被穿甲弹震坏了。另外。b炮塔也在十分钟内没有任何动静,应该是里面地炮手被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给震伤了。

    被两枚穿甲弹命中之后,“威尔士亲王”号在转向的同时,将舰方向上的两座炮塔转了过来,准备向“英宗”号开火还击。只是,其反应度确实太慢了一点。重达一千五百五十吨的四联装a炮塔的旋转角度只有每秒四度,双联装b炮塔的旋转角度稍微快一点,也快不了多少。

    四十四分,“威尔士亲王”号向“英宗”号打出第一轮齐射后,该舰第三次被击中。

    后来证实。这枚穿甲弹是从“代宗”号战列舰丙炮塔的二号主炮打出的。穿甲弹命中了“威尔士亲王”号b炮塔右后方。右舷一号副炮炮塔前面的水平装甲。只是穿甲弹没能进入舰体,而是在变向之后砸中了后面地上层建筑。****随即生爆炸。

    显然,“威尔士亲王”号地装甲比起初始设计加强了不少。

    从战后德国缴获,并且提供给帝国的相关资料来看,“乔治五世”级在建造过程中,对水平装甲进行了重点强化,关键部位地水平装甲增厚了大概三英寸,达到了九英寸,也就是二百三十毫米左右。另外,上层建筑的装甲厚度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司令舰桥附近的装甲厚度达到了防御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必须的十六英寸。这些改进让“乔治五世”级的生存能力得到了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