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四章 军人归宿

一名海军士兵的义务服役期只有三年。也就是说。在其适应了岗位之后。只能干一年。然后就要离开。导致海军中只有三分之一的熟练士兵。

    军官更突出。一名基层军官需要四年的军校学习。外加三年的实际锻炼才能成材。

    也就是说。通过义务招募的军人很难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个问题就加突出了。

    当时。帝国内阁辅国防大臣。以及海6两军的总司令都在考虑改变兵役制度的问题。即用志愿兵替换义务兵。只是具体推行的问题上。内阁与军队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陈锦宽与肖万青都希望立即

    |愿兵役制。以提高军人的积极性。

    显然。这不太切合实际情况。

    先是经费问题无法的到满足。如果所有军人都转为志愿兵。那么帝国每年的军费开支将增加大概三分之一。其次是军规模过于庞大。必须尽快裁减到一军人。如果实施志愿兵役制。然对裁军工作造成影响。第三是国防部即将成立。按照萧鼎昆的法。应该在军事体制改革的同时推进愿兵役制。以此来加强军事改革的力度。尽快完成军队转型。

    当然。现实也确实需要尽快实施志愿兵役制。

    在此情况下。海军先在基层军官中推行了志愿兵役制。即任何一名希望继续在海军中服的基层军都可以通过签署兵役合同的方式。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并且针对不同级别的军官制订了不同的服役年限。只有在达到最高年限时还没有到晋升的军官才会被解除合同。另外。即便在与帝国海军解除了兵役合同之后。只要达到一定的服役年限。六十岁之后。每年都能从帝国海军领到一笔养老金。并且终生享受海军的医疗福利

    海军能够提前行愿兵役制。也主要是因为海军的特殊性。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内阁就准许海军为技术官兵提供额外待遇。即与关键岗位上的技术官兵签署兵役合同。提供志愿兵的待遇。

    果。陈锦宽在这时候灵活应用了这条政策。基层军官全都算成了技术军官。

    这一政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了帝国海军的骨干力量。特别是那些既年轻。又有上进心的军官。要知。后来在这批军官中。诞生了上百名将领。以及三任帝|海军元帅。五任帝国海军总参谋长。且都为帝国海军的展与进步做了巨大贡献。如果当时没有将他们留在海军中。恐怕帝国海军在数十年之后的面貌就会完全不一样吧。

    当然。海军中的高级军定到了重点照顾。

    按照帝国海军的传。在升为少校。正式进入了高级军官的行列之后就将与帝国海军签署一份聘用合同。从此成为真正的职业军人。只是当战争结束的时|帝国海军需要解决的不是高级军官太少的问题。而是高级军官太多了!

    战争期很多军官累功晋升为级军官。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国海军高级军官与基层军官的比例是一比六。而战前的比例是一十四。按照比较合理的配制。高级军官与低级军官的比例也不能大于一比十。

    结果。当时帝国海军必须大规模裁减高级军官。

    在战争结束之后的一年之内。就有上万名校官被裁减掉了。为了避免造成一战后那军人示威暴动。海军给每一名被裁减的高级军官都提供了一笔优厚的补偿金。另外还保证为其子女提供现役军官子女的遇。

    第需要裁减的就是将领。

    万幸的是。白佑彬以及他的几个友他熟悉的几个老部下都不在裁减的范围之内。而让白佑彬稍感外的是。郑恩博竟然在第一批裁减的将官之中。虽然最后郑恩博并没有离开海军。却也离开了关键职务。被派到了预备役司令部去。

    相对而言。裁减将领的影响更大。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