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三十六章 迭接喜讯

而后世千百年以下,即使是唐以后的宋、明王朝,却也特许少林寺蓄养僧兵,而少林寺僧兵在历朝历代或捕盗辑匪或荡寇抗倭,建立了不少惊人的功勋,最盛时少林寺僧兵达到二千人之多。这些少林寺僧兵们武艺群纪律严明,不光精擅单打独斗,并且在战阵之中,也自成战法,威名远播宇内。

    我连忙向惠明大师表示致谢,惠明大师长宣了声佛号,目注着我说道:“老衲及少林寺之所以全力支持殿下,就是殿下的两句话‘位卑不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老衲虽然心奉佛祖,但身却出自大唐,饮水尚且思源,祖国之情,岂能湮没,万望殿下善待天下百姓,再塑大唐盛世!”我连连颌表示受教,惠明大师起身言道:“僧兵有少林寺十大棍僧中的三僧统领,并且已交与郭将军安置。而老衲身为慈恩寺主持,出游近月,不知荒了多少寺中事务,因此容老衲暂且告退,惟望来日太孙殿下有暇到寺中一叙!”我连忙起身礼送到辅兴阁外,惠明大师再三谦辞,我只好命孙六代为相送。

    “臣郭子仪拜见太孙殿下!”俟得惠明大师身影逝于门外,郭子仪恭声拜道,声音中透欢喜,“臣幸不辱使命,终于得到殿下所想要的东西!”我心中万分欣喜,此事一谐,则百事可为!我按住心中的欣喜扶向郭子仪,看着他满面的风霜之色,我心下一片顾惜,我轻声地言道:“不要着急,此中原由经过,郭卿稍待再细细道来!”郭子仪闻言,眼中闪出一抹感动温暖之色。我将郭子仪扶起携手并行,直向靖安堂走去。郭子仪见我如此亲厚相待,不觉万分惶恐,急忙落后一步,躬身相随。我见他如此拘泥于上下之分,只得放脱他的手,由着郭子仪自己在我身后躬身弓背地跟着。并随口吩咐路边的侍卫,召请李长史到靖安堂议事。

    不多时,我们三人聚座于靖安堂,郭子仪当下开口把此行的经过说了一遍。原来,郭子仪到了汉阳以后,向王忠嗣隐晦地点出了我的意思,并奉上了我书信。王忠嗣也是心忧国事的人,况且他之所以落得现在这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也是李林辅暗下黑手所致。虽然我的招法有点阴损,但从大局出,王忠嗣并没有半点犹豫推脱,当即写了封信交与郭子仪,令郭子仪往晤李光弼,并叮嘱郭子仪“慎密行事”!

    郭子仪兼程陇右之后,在陇右节度使的镇所鄯州见到了李光弼。来龙去脉细细的密谈之间,心愤李佞的李光弼决然赞同了我的计划,他甚至还认为这么做,是不足以泄朝野臣民之恨的,提议事后对李佞先剐再鞭尸(靠!这个年刚四十的武将真够狠的)!并推荐突厥降将中地位最崇的阿布思来出李佞。身任陇右节度副使的阿布思闻听主帅的请求,慷慨应诺,当下就作出信与郭子仪。郭子仪得信之后怕我焦急,便急往回赶。而之所以与惠明大师同返府中,却是在长安街头巧遇而已。

    听得郭子仪细细道来,我和李泌欣喜不已。对于阿布思,我却曾从《资治通鉴》中了解一二:突厥国破,同罗王阿布思来降,上厚礼之,赐姓名李献忠,累迁朔方节度副使,赐爵奉信王。献忠有才略,不为安禄山下,禄山恨之;至是,奏请献忠帅同罗数万骑,与俱击契丹。献忠恐为禄山所害,白留后张,请奏留不行,不许。献忠乃帅所部大掠仓库,叛归漠北,禄山遂顿兵不进。

    想来阿布思因为“有才略”!深明不遵主帅请求的“利害”!再加上李佞日薄西山的惨淡之象,权衡之下,才如此痛快明智地答应合作。只是现在的李献忠怎么是陇右节度副使,而不是朔方节度副使呢?这应该是历史在我的加入干预下,生了的大变化之下的小偏移吧!我又暗自思想了一下,觉得在此行事务上基本再无疑问,又见及郭子仪一脸困乏之态,我便一抚郭子仪的后背,道:“郭卿千里奔波,真是辛苦了,暂且下去休歇去吧!”郭子仪确实劳累已极,当下取出李献忠所写的出信,躬身敬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