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二章 怒火中烧

    谈判圆满成功回到中华村后,张绍华在会议上通报了和法国人的合作经过,最后一致通过了张绍华的决定。

    现在,中华村拥有了第一笔资金,经过大家的动议,决定开始购进粮食和建房所需物品,张绍华把这些具体事项都交给了其他几位副手,自己带着李国安、刘平邱健三人循记忆在江河镇附近寻找那个煤矿。

    初秋的阳光照进这片亚热带丛林,张绍华他们四个人在阳光斑驳的山林里穿行,真可谓披荆斩棘,极力把依稀的记忆和眼前这片茂密的山林结合起来,一点点去追踪,终于在第三天黄昏确定了合适的开采地点。

    一段短暂的合作密月期,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是1933年的十月中旬。穿越已有整整3个月。

    而从前只有两排高脚草寮和几间破旧矮小土房的榕树头,现在变成了初具规模的中华村,数排整齐干净的砖房已经建成,成为座落在这穷山沟的一道亮丽风景。

    而队员们在张绍华以身作则的带动下,共同努力劳作,随着他们脚下的平地在不断扩展延伸,附近听到消息的中国难民都纷纷投奔而来,短短十多天内就增加了一百多人。

    这么一来,仅有的资金就显得紧巴巴了,因此他们决定开始种些蔬菜,到林木子里采点野果蘑菇,护卫队的训练也增加了“打猎”这个新项目,由刘平带着,每日在常规的体能技能训练后,早出晚归四处狩猎。

    他们现,护卫队里有个叫萧庆云的男人,他在军训时表现极为出色,还会做多种陷阱和机关来捕获小兽,为村民大大改善了生活。

    但这萧庆云平时不声不哈的,不大爱说话,遇事却相当机警。张绍华和他一起打了几天猎,有了深入接触后才知道,原来他也是退伍军人,曾经当过几年侦察兵,以前在老家沂蒙山就爱打打猎什么的。

    张绍华由衷地为又多了一名同袍而高兴,同时也为中华村困顿的财政现状而愁,万事起头难啊!虽说很多宏图大计,但没有钱的话,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算算日子,离七七卢沟桥事件还有一年半左右,他们怎样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崛起?!

    这天,忽然下了场秋雨,气温稍稍回落,张绍华正在和李国安、赵慧两人商量着要拨出部分资金来购进些棉被和冬衣,虽然越南冬天不会很冷,但他们现有的夏季衣物肯定就不能应付。

    赵慧还提出:“现在村子里多了很多难民,他们几乎都是文盲,我认为很有必要办个学习班,每天都抽点时间出来给他们上上课。”

    李国安忍不住笑起来:“呵呵!我也正要说这事儿,我看就交给唐嫣负责,有时间我们也来客串一下,特别是那几个孩子,要好好培养。”

    张绍华沉思着说:“这点很重要,不仅仅是我们带来的那几个孩子,就连刚加入的孩子们,也要好好教育……”,话还没说完,邱健脚步匆匆跑进来连声说:“张执,张执,那法国佬找来了!”

    张绍华的心一凛,好家伙,居然找到这里来了,出去一看,看到史蒂文和路易在那儿东张西望,张绍华笑着迎上前。

    史蒂文在这儿已经转了一个圈,这里虽然还很简陋,但是村里的建筑物井井有条,能看得出大致成形的排污系统、运动场地、集会场所;而且每座房子都带洗浴间,房顶有导水槽,把雨水引到墙根的隐形水渠里,隐形水渠在村前汇合成沟流入河里,既能确保雨季时顺畅泄水,又能避免垃圾淤塞,滋生蚊虫等等弊病。

    光这几点,和当地那些随便搭建,毫无管理概念山村一对比,高低立分,史蒂文看得暗暗点头:果然是在美利坚混过的人,一眼就看得出来!

    看到张绍华总是带着淡淡笑意的脸,史蒂文踢踢靴子上的泥泞说:“绍华,你需要的话,我在镇子里划块地给你,何必住在这山沟里?”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