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七章 三个落难女

公过去看看。

    李二艄公闻听,抬脚就走。见王五磨磨蹭蹭没有去的意思,就忙招呼他头里带路。王五懒懒地说:“就在北葫芦沟李老倔头的地边上,你自己去吧。我还想到地头上打个盹去呢。”说着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懒洋洋地扛着锄头朝自己的地块走去。

    这懒人王五,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过日子。家中一应诸事,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十四、五岁了,还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次,母亲要到他姥娘家侍候生病的姥姥,临走给他烙了一摞大饼,预备下米面,让他自己做饭吃。等五、六天后母亲回到家时,他却饿得昏了过去:大饼早早吃完了,米面一点也没动!

    十七、八岁了,母亲让他去锄地。他坐在地头上一遍遍地念道:“草死苗活地暄”,却一锄也不动。地里的杂草比苗都高。他冲着小苗说:“看你们脱生在我的地块儿里多幸福啊:我不拿粪臭你们,也不拿锄头吓唬你们,太阳出来了,青青菜(一种野生杂棵,生命力极强,长势迅猛。)还给你们打着伞,你们就快着长吧。”

    正应了门户不对不成亲家的俗语:王五取了个媳妇也是懒得可以。母亲过世后,二人失去了管束,更是摽着劲儿地懒。母亲去世三年,王五懒的三年没洗过一次脸;他媳妇懒得三年没刷过一次锅。

    有一天晚上,家里来了个小偷,见他家中没什么可偷的东西,便要动手揭锅。王五听见了,说:“这还了得,偷了锅走怎么做饭吃?”他媳妇心里有数,说:“让他偷去吧!别管他。”王五不干,从屋里跳了出来。

    小偷一见有人出来,抓起一把菜刀,朝王五的脸上狠狠地砍了一刀。然后揭下锅来就跑了。跑到半路上,把锅放下来一看,哪里是什么锅?却原来是一个大锅巴!

    王五媳妇见小偷走了,下了床扶起男人说:“我说过你别管,我心里有数。你看咱这锅这不还在嘛!活该你挨了一刀。”

    王五摸着脸得意洋洋地说:“嘿,这一刀白费劲儿,根本就没砍着肉。你瞧,连肉皮都没挨着。”

    这件事被夫妻二人当便宜事说了出去,他们的懒名声更是越传越远,家喻户晓。

    懒归懒,可为了活命,那二亩薄地也还得种。这天吃过午饭,睡够午觉,王武便在媳妇的催促下扛着锄头出了门。走到北葫芦沟李老倔头家的地头时,见一个年轻女子倒在路边。王五人虽懒,但人性并未泯。见姑娘倒在路边需要救治,一时良心现,但秉性又难改:自己实在懒得背她回村;回村叫人又懒得走路。忽然想起常在河边摆渡的李二艄公。这里离村要有二、三里路,可距河岸才两截地。又是顺路拐个小弯儿,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有了前面说的一幕。

    李二艄公和他一个村里住着,自是知道他的底细。见他又犯了懒病,便一个人急冲冲向北葫芦沟李老倔头的地块儿方向跑去。到了那里一看,姑娘只是昏迷,还有脉搏和鼻息。又转回河岸,推起自己来回推东西的小红车,把姑娘推回了家里。

    李二嫂和飞毛腿听了李二艄公简短的叙述,可怜之心油然而生。忙找来条褥子铺在堂屋的地上,把姑娘抬到上面,少不了掐人中、灌姜汤水。不大一会儿,姑娘“哇”一声哭了出来。这一哭不要紧,就再也止不住了,“呜呜”地哭得天昏地暗,仿佛把自己满腹的委屈和伤感都化作了哭声,哭得人心酸软。李二嫂也禁不住陪着掉起泪来。

    姑娘的哭声同时也惊醒了另外两个落难人。她们虽然不知道生了什么事情,但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由得悲从心生,也“呜呜”地哭了起来。

    李二嫂见另两个落难人也都哭了起来,忙擦干自己的眼泪,过去相劝。可是两个屋里躺着,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顾了那个又顾不了这个。只好好言相劝,强拉硬扯把西里间的那一个扶到了东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