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九章 飞毛腿的故事

。”

    “从这里到你家,大几百里地哩,你赶得回去?”

    “赶得回去!”

    老者见他说地真切。就让家里人给他新煮了两盖帘儿饺子。盛在竹篮里。对他说:“这饺子你先带回去孝敬母亲。等天明了。我再让干活地使车把东西给你送过去。”

    飞毛腿接过竹篮。谢了老者。蹽腿上了路。及至到家。村里刚有起五更地。端出竹篮里地饺子。凉热正可口。老母亲问明了情况。含着泪说:“孩子。你去偷人家。人家不但不怪你。还管吃管喝管带。这可是个大恩人啊。常言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后你有了。可一定要回报人家呀。”飞毛腿点点头。记在了心里。

    再说沧州那个老者。一来见飞毛腿言语直爽。面色厚道。似可交之人;二来见他行动怪异。黑里来黑里走。怀疑他非狐即仙;三来又恐怕他是匪类地探子。日后加害于自己。出于这种种复杂地心理。到了天明。还真地让抗长活地套车把东西给送到飞毛腿家来了。赶车地回去一学舌。与飞毛腿说地一模一样。老者这才放下心来。日后又接济了两次。

    飞毛腿家有了老者地接济。平安地度过了灾荒年。老母亲对飞毛腿说:“孩子。像这样地大恩大德。咱一个穷人家。用东西回报是报答不了地。往后。咱母子多行善事。我在家多烧香拜佛。祈求老天保佑他家富贵长久;你在外访着点儿。他家如有用得着你地地方。无论多险多难。也要尽力去帮忙。”飞毛腿点点头。又记在了心里。

    年关过后。为了糊口。飞毛腿就从渤海贩鱼到北京城去卖。他手提两只大鱼篓黑里来黑里去。既省了来往运费。又省了住店钱。再加上他地鱼鲜好出手。买卖还算不错。挣地钱除了填饱他地肚子和养活老母亲儿子外。剩下地全接济了穷人。每年地除夕夜。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他都往沧州老者地大门上挂两只鸡和两条鱼。招呼也不打就走。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起五更时。家里人见了。就向老者报告说:“大门上有鸡有鱼。”老者说声:“收进来!”这事就算过去了。年年如此。老者心照不宣。家里人也不追问。

    有一年地除夕夜。飞毛腿又去给那老者挂鸡挂鱼。见老者地门口躺着一个“飞尸”。

    那时,穷人的生活无保障,十冬腊月里,冻死饿死在路上的人时有生。为了处理这些死尸,也就在民间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死尸躺在谁家的地头上,谁家必须报案,经查实确系冻饿或自然死亡,而又无人认领,谁家就赔口薄棺负责掩埋;如果死尸躺在了门口,惊官动府不说,没事也得厚棺盛殓。那麻烦可就大了。死人本身就是“丧门”,更何况一个素不相干的外人?因此,人们把死尸看成极不吉利的象征,避之如避瘟疫。如果现的早,就趁人们还都不知晓的时候,或远远的移到别处,或移到和自己不对劲的人家的地头或门口。因此,人们又管死尸叫“飞尸”

    飞毛腿见有死尸“飞”到了恩人的门口,知还未被觉,就把鸡、鱼挂在大门上,扛起“飞尸”,撩开长腿,打了个旋转,就走出百十里地,扔在一个沙土岗子上。

    谁知,此事却引起一场官司,老者的儿子为此差点送了命。

    原来,这“飞尸”不是别处的,是老者街上的一个媳妇。这媳妇作风不大正派,和老者的儿子有染。在和邻居口角时,被邻居当众揭了短儿。媳妇觉得再没脸见人,就在年三十晚上吊死在该邻居的大门上。邻居现后,觉得人命关天,无论把她扔到她家或是停在这里,打起官司来自己都难脱干系。想起这媳妇与老者儿子有染,就把死尸移到老者门口,怕被人看见,也没敢往门上挂。

    媳妇的男人不见了女人,就告到县衙。县官根据原告提供的线索,传来了邻居。邻居谎说在年三十的傍黑儿,见这媳妇进了老者的家门。于是,又传来了老者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