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94 第五卷 第十章 饺子的来历

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无偿向穷苦的老百姓施舍药物救治冻烂了的耳朵。

    “张仲景医治耳朵的药名叫去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每天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在庆祝新年的同时,也庆祝烂耳朵地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除夕夜里辞旧迎新的交子之时吃。

    “因为这是一种新食物,人们一时还掌握不了操作技能。有那手巧的,抱出来的娇耳像个小元宝,放在盖帘上能立着。有的包得就立不住,扁扁的躺在盖帘上。”

    说到这里,梅兰花用手指指王仕峰包的“躺饺子”,开玩笑说:“就像你包地这样的。”然后继续说道:“所以,人们就给这种食物起名娇耳交子和扁食。张仲景距今已近1500年,但他这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除夕夜里,人们必定吃饺子。为的就是永远记住和感谢张仲景的恩情。

    “后来,人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久而久之,娇耳这个名字也很少提起,就把交子的交添上个食字旁,成了现在的饺子。因为饺子好吃,营养也丰富,成了人们喜爱的食物,也就成了人们最常吃,最爱吃地食品了。”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这么来地呀!”听梅兰花讲完,王仕峰高兴得手舞足蹈。“看来。不会包饺子的还不光我一个人,要不,怎么会有扁食这个名字呢?”

    故事讲完了,但饺子还没包完。王仕峰耐不住寂寞,又央梅兰花说:“你不是说关于饺子地来历和传说有好几种嘛,趁着今天包饺子。你全都说说,让人家也长长见识嘛!”

    梅兰花见王仕峰说出这样的话来,心里高兴,便倾其所有,一个个地讲了起来.

    “关于饺子地来历,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梅兰花沉浸在民间故事的暖流里:“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

    “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

    “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饭菜,不得重复。吃到百种,不就如愿以偿了吗?

    “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下令传旨,举国招选。

    “不几日,全国各地好多有名厨师6续被选送到京城皇宫。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董巧生被选上了。

    “常言说,伴君如伴虎。董巧生也深知这个道理。他对当朝的荒淫无道十分憎恨,是因为名气太大才被当地的官僚们选进皇宫来地。殿试那天,他并没有施展出自己的全部技能,只想草草地应付一下算了。不承想却得了个魁被留下来。

    “董巧生是个诚实而又要强的人,无论什么事情。不做便罢,做就做好。他非常喜爱自己的厨师行业。面对山珍海货,心想:就是不为昏君,为了提高自己的厨艺,也不能糟践了这些宝贵的东西。

    “于是,董巧生凭着自己高的技艺,精心研究,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不同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

    “这一夜。董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地时候,他实在想不出第一百个花样来。竟不知该怎样做这最后一顿饭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