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四节 误判

    萧帅请起,镇东侯把萧略从地上搀扶起来:我此番微服来山东,是要和江北诸君共谋一场功勋富贵,郁将军对此心知肚明,但是又不敢坏了我的机密,情急之下出此下策。

    侯爷说的是,兄弟太鲁莽了,还请萧兄见谅。郁董赶快跟着道歉。

    是我信上说的粗疏镇东侯对萧略说,这番来山东前,已经写了密信给郁董,信上要他无论如何把江北军带来山东:我让郁帅办这件事,又严令他不得透露我的行踪,确实是强人所难了,所以萧帅若怪,那便怪我好了。

    见镇东侯把所有的责任都揽过去,萧略只好勉强表示不和郁董计较了。大都督府重开,镇东侯理论上又拿到了执掌天下兵马的权利,他对萧略保证道:此番不会有文臣督师,诸君的功绩无须交由内阁拟票,我可以直接齐奏皇上,不经内阁交由司礼监披红。

    只要让镇东侯满意,萧略知道自己的功劳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过问题在于是不是一定能拿到功劳:元帅有命,末将怎敢不从,只是闯贼势大,不知元帅此番带了多少兵马前来?

    听说镇东侯没有带嫡系部队前来,萧略的脸色又是微变,镇东侯好像没有看到一般,自顾自地说道:不敢带兵啊,不让李闯若是望风而逃,就不好抓到他了。

    这个元帅之意,就是带着我们去打李闯?萧略还是有些信心不足,终于忍不住把这个问题说出口来:元帅可有十全把握?

    当然!镇东侯惊奇的说道,似乎对萧略有次一问感到很意外:萧帅觉得李闯是我一合之敌么?

    当然不是,当然不是,萧略顿时也感到自己的问话非常鲁莽、失礼,镇东侯从来都是以少胜多、以弱克强,虽说新军败过几场,但毕竟那是败给镇东侯的大弟子对不对,再说镇东侯可没有亲自领军:末将没有丝毫对元帅不敬的意思,只是只是萧略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对。

    无论敌人是什么样的凶顽,只要我来了,他们就只有铩羽而归一途,镇东侯的语气里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萧略顿时感到一种逼身而来的力量:我不挑选部下,跟着我的人没有失败过。

    继萧略以后,又有若干江北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追来凤阳,镇东侯一一拜访他们,所有的将领见到镇东侯本人后都欢欣鼓舞,一致表示服从黄侯的节制。

    几乎每个人都有弱点,郁董当年巴结这些江北军将领时,把他们每个人的喜好都打听得轻轻楚楚。那些被郁董用来胁迫同僚的军属里,也不全是他劫持来的,比如郁董知道一位将领是个孝子,就亲自跑到那个人的母亲面前大哭一场,老太太被感动后自愿留在他军中与闯营对垒,还写亲笔信给儿子,说若是他一定要对国家不忠,那干脆连不孝之罪也一起犯下好了,结果这位将领也只好不情不愿地来了。

    虽然郁董用各种办法拉来一批同僚,但还是有一些江北军将领是郁董无法说服的,他向镇东侯报告道:元帅明鉴,若是一个人抱着&1sqo;老婆死了可以再娶,儿子死了可以再生,爹娘死了大不了哭一场的话,那末将就无计可施了,比如于世忠是说什么也不会来了。

    他会后悔的,后悔没来中都分一份功劳。镇东侯对郁董的工作很满意,十余万江北军已经掌握在手,虽然普通士兵们还不知道镇东侯的行踪,但他们的将军都信心十足,愿意在镇东侯的旗下和李闯决一死战。

    虽然江北军不是镇东侯的嫡系,但镇东侯反倒觉得更容易操控这些将领,不仅仅因为他们对镇东侯有着因为不甚了解而生出的狂热迷信,还因为镇东侯比较容易满足他们的要求。

    新军,我该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安抚完江北军和中都的诸多将领后,镇东侯一个人在营中默默想着自己的心事,江北军稀罕的军饷新军并不怎么稀罕,成军以来镇东侯已经给他们要到了比其他明军强得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