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三节 扩军

    在泉州时执政大臣告诉贺飞虎会在三个月得到第二个师的兵力,但是现实里却因为制宪会议的关系连两个月都没用。(手打小说)而且刚刚从任红城那里接到开始第十二师的筹备工作后没有几天,卿院的急令就又一次抵达,各省都彻底放弃了用本省兵员单独建立单位的意图,因此更多的新兵也会开赴江西这个前线基地编组成军,贺飞虎需要为两个师提供驻扎规划和编组计划,同时制宪会议还要贺飞虎把三个师的指挥官推荐人员名单报告上去。

    贺飞虎苦思了几天,在好不容易拟好了一个名单后,制宪会议的命令又一次抵达:命令里表示贺飞虎不用提供这样的名单了,制宪会议已经有了一批人选,他们在通过制宪会议的审核后会被派到江西这里来,贺飞虎将负责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几个人,其余的则编入后备役。

    等看到卿院派来的人员后,贺飞虎觉得心里顿时一片冰凉,无论是师正副指挥官还是同样极其重要的参谋岗位,制宪会议挑选的都是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概就是根据在军校的成绩排出来的座次。战场经验最多的几个人也不过因为参军较早,在许平南下攻打福建时曾经加入过民团组织,后来到军校回炉学习的军事知识。

    “这些年轻人,”贺飞虎向任红城抱怨道,后者现在已经不是江西卿院特使而是制宪会议特使,虽然任红城远在江西不可能履行讨论和表决职责,但制宪会议仍给予他一个制宪会议议员身份:“他们怎么可能指挥成千上万名士兵。”

    “为什么以前新军那些营官能够指挥一个营呢?”收到制宪会议的任命后,任红城就向江西卿院提出了辞呈,议长和省卿院同僚在批准了他的辞呈后纷纷写来祝贺信,大家都很羡慕他能够跃入制宪会议----未来的临时国卿院看来也少不了他的位置。任红城觉得如果自己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干出成绩来,就是将来正式选举的资本:“我记得他们之前也就是领着百十来人罢了,齐公也是一下子把他们放到几千人的指挥官位置上。”

    “至少他们见过大规模作战。”

    “我们没有更好的人选了,而且军校的考试当然只是纸上谈兵,不过这是目前我们手中最公正的考核标准了。”任红城显得比贺飞虎有信心得多:“这些军官都经过了长达十八到二十四个月的学习,每一个都是军校中的佼佼者,放眼李顺也没有几个比他们受过更严格的训练,学习过更多的战术,就是许将军当初也不如。”

    贺飞虎其实也没有太好的人选,不过他仍有些倾向于岁数大,有过战场经历的人,当然这些人都是黄石集团的故旧,贺飞虎知道卿院未必愿意。

    但任红城考虑的不仅仅是控制问题,他同样希望整军顺利能够为自己赢得政治前途:“其实我更相信这些年轻人,我和一些福宁军子弟谈过,和北面的新军一样……他们当然一样了不是么?本来新军就从福宁军调走了大批的人。他们总觉得‘我们都做不到,那许平你也做不到,如果你做到了,那是你运气好。’,虽然齐国公世子带回来大批李顺的军事资料,但论学习认真程度,福宁军那边的人是比不上这些新入伍的学员的。”

    任红城觉得留在卿院的这批人要踏实得多,而福宁军那些人则显得心浮气躁,早早就走动关系在军中谋取职务,据任红城所知差不多所有的福宁军高级将领子弟都在北伐开始前就拿到了中高级军衔,而考试成绩优秀的比例相当低。

    “许将军在河南要一边打仗一边训练军官,缺乏场地和设施,一般也就是断断续续地讲几个月,而我们为军校学员提供了充足的军费,长达两年不间断的学习和训练。既然许将军能够训练出一批合格的将领,我看不出为什么我们训练不出来。”

    “总归还是要经过一两场实战他们才能学以致用。”贺飞虎承认南军的训练条件好很多,不然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