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七章 - 蓝色的铜

够,管理跟不上,平均亩产仅在150到180斤之间。

    就算这样,太昊五年的秋收仍达到了约8000吨地总量。

    那几亩菽地也产出了近900斤大豆,让我喜出望外。

    所有的部族和长老们都笑逐颜开,宗庙的长老们每天守着源源不断的粮食摊放到宗庙前的晒场,都舍不得离开。

    骑兵和牛车源源不断地在城门内外穿梭,一车车黄灿灿和粟穗从城门拉进来,一辆辆空车从城门拉出去,骑兵们则负责协助牛车队的运输,保证车队的安全。

    这一次我给各部族划定了面积不等到的晒场,该交给宗庙的粮食由放到宗庙前的广场上晾晒,十#天的秋收结束时,颇有点“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味道。

    本来被我派遣出去的打铜匠们灰溜溜地回到了城中,这些不敢上筏子的胆小鬼为了弥补过失,积极投入到牛车的修补和制造中去,到秋收接近尾声的时候,太昊城的牛车达到了近90辆。正是这些牛车,保证了新开土地上的粟穗能及时运输到城中晾晒,为秋收提供了重要。

    宗庙内,我小心翼翼地指挥族人将一袋袋晒干的大豆放到专门的仓库里,并在周围洒上大量石灰。

    就算为了将来在调味品中多出一项豆油,这些努力也是值得的。

    新收的大量粟穗也大大促进了消费的发展,在我的建议下,“太昊酒坊”在匠作区兴建起来,10月初的时候,我带上几名长老,用云龙驮着一袋粟米,在酒坊里共谋了一醉。

    “更等菊黄家酿熟,与群一醉一陶然。”

    五柳先生之乐,当不如我今日之乐,要不是为了保护他的知识产权,我就打算在酒坊里题诗了。

    当然我也没有忘了对黎族的支援,通过和各部族商议,宗庙捐出了200吨粮食,各部族捐出了近500吨粮食,数十辆牛车花了大半个月,将这些粮食运到了石头城。

    正在我为秋收喜悦时,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工业村的生产出了问题。

    铜锭的供应开始接济不上了。

    怎么会这样?

    我坐不住了,跟梅梅说了情况,不顾她的伤心和两个小孩子的不依,带着一队骑兵迅速赶向渡口。

    这一次,我们不用再让马坐筏子过河了,马齐在对面留下了大约30匹马供替换,我们直接乘筏子过了河,骑上贸易城的马赶赴工业村。经过贸易城时,我只来得及跟马齐打了一个招呼,就继续赶路了。

    好大一座铜山,怎么会就跟不上了呢?

    工业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一路上我心绪不宁,不知道在原始世界来了以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业生产出了什么问题。

    到了工业村一看,挖矿的工作还在继续,但村子里已经堆积了大堆的粉碎好的矿石,负责冶炼的匠人都比较沮丧,在矿石堆中不停地挑选。

    所有的人都被子我叫停,我开始调查铜锭停产的原因。

    看来还是我离开工业村的时间太早了,对冶炼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不多,就自以为冶炼工作已经上了轨道!没有再深入下去。

    村子里的冶炼炉已经多达上百座,却是一座比一座断,旧一点的都没有再用了,底部凝了大量的矿渣。

    村子中间还堆了一大堆蓝灰色的“铜”,据说就是我走后冶炼出来的东西。

    “那村子里不断供应的铜锭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很好奇。

    “诺----是这种东西炼出来的。”一名匠人递了一块紫红色的铜矿石给我。

    我敲了敲,这东西已经接近我原来发现的纯铜块了,姑且叫它紫铜吧,这样的东西在铜矿石里应该是极少数。

    木壳是工业村的负责人,见我凝重的样子,凑上来解释:“我们每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