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七十八章 - 苗族诞生

    村子里前期赶到的骑兵们早在七天以前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篱笆墙的修补,现在村子里的人口竟有1000多人,除了太昊的骑兵100多人以外,都是从各村赶过来参加筑城工作的由族人。村子不仅恢复了元气,连草屋都显得紧张起来。

    前期出发的骑兵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太昊建城的地址告知由族各村,并在城址处恢复起这个村子的住宿功能。各村对盐的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纷纷表示愿意太昊建城,而我开出的条件是:在建设过程中,每名劳动力每月可以带2斤盐回村!另外太昊还开出一斤黍粒换30斤盐或20斤粟的价格,向由族各村交换黍粒。

    这一点早在我来到大方城址之前就已经宣布了出去,当初的主要考虑是减少对于从太昊运输粟米的压力,但从这一次长途运输的经验来看,30辆用于运粟和盐的青铜车就运输了8吨多粟米,往返约一个月可能还不到一点。如果能有更多的青铜轴牛车投入运输的话,那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粮食的部分自给,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由族的黍。

    不过很快由族人就让我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我带来的第二批共4吨盐,其中的两吨在十天不到的时间就变成了60吨黍米。由族人还没有种植粟,从黎族那里得到的少得可怜的粟基本上都在这个春天种了下去。估计秋天里的收成中,粟的收成还不到总收成的十分之一。

    看着装粮食麻袋变得紧张。存粮食的草屋和人的居住已经发生了很大冲突,旧草屋的修复和新草屋的建设都有点跟不上了,我立即停止了换盐的交易。

    “建房!”

    大方城进入了紧张的建设阶段,前期的工作已经准备到位,这一次,我反其道而行之,决定先修城中的大部分建筑,再修围墙。

    这里经过由族人上百年的开拓和狩猎,猛兽大大减少。也没有明确的敌对部族,所以简单的防御用篱笆墙就可以先保障起来,新方案可以缩短入住前的工期。

    青铜车在一队骑兵的护卫下返回了太昊城,我画了草图交给匠人们带回去,土鲁应该能够看懂我现在所绘了设计图了,毕竟彼此已经经过了13年的合作,加上土鲁对于木工和铜器的高度敏感,一点点提示就应该能够让他了解新设计对青铜牛车会有多大的意义。

    下一步,我要求每次只来10辆运盐的牛车就可以了。

    大方城的工地上,繁忙的基础建设正式开始。尽管城墙被列到了第二位。让位于城内的建筑,但有的东西是不能推后的。

    新城在高出村子约10米到15米左右的坡地上,近1000米边长的范围内圈起了一个新城的大致模样,村子边上的小溪成为了护城河的排水沟,溪水的上游则成了护城河的水源。利用后世所学的一点简单水利知识,一条数百米长的露天引水渠将溪水的落差集中起来,引入了护城河所在的方沟。

    护城河是最先开挖的主要工程,引过来的水还可以用来制砖和制陶,大量的建城用陶管少不了要用到水。

    从护城河挖出来的土也是烧砖的重要材料,规划的匠作区内,数十座砖瓦窑拔地而起,太昊匠人们投入了紧张的制坯工作。由族人则负责土方开挖。

    新带来的建筑工具中,出现了大量新制的青铜锄,这是在黄铜时代所不能想像的,黄铜的锋锐度远达不到用于制锄的要求。铜犁的尺寸粗大,还勉强可以用较硬的黄铜。锄则不可能用到黄铜,那东西太软,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形,还不如石锄来得有效一些。这一次筑城中使用的青铜锄就好得多,基本上达到了和我所知道的铁器差不多的效果,即使有磨损的地方,稍加打磨也能继续使用。太昊铜匠对此已经轻车熟路,居然还带了两具鼓风机过来,大不了将青铜重融一次就行了。

    “爸!---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