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七回 志相投酒楼共欢饮 买考题试官用心机

    孙嘉淦一仰脖子把这一大杯白开水喝完了。突然他用力把杯子一摔昂阔步走出门外对着已经暗的天空大喊一声:“我孙某人去了!大丈夫上书北阙死谏不成得能拂袖南山不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吗?哈哈……”

    孙嘉淦跌跌撞撞地出了户部衙门走上了大街。按他原来的习惯是要雇顶轿子的。可是现在一想用不着摆那个派头了。自己的官职既然已经免了也就不怕别人笑话了还装模作样地坐的什么轿子?干脆自己走吧!于是他顺着大街一路上慢慢腾腾地向前走。一直到天色黑透了这才来到家门口。

    孙嘉淦这个人是位清官也是个家无隔夜粮的穷汉。他原来在户部时也不过是个小小的京官每年的俸禄才有八十两纹银。这点钱是绝对不够用的非得有外财不行。比如说有人想要当官就得进京来找门路就得给朝中的大佬送银子。可是这种事却和孙嘉淦无缘。他的资格不够就没人肯来巴结他。再比如外官们进京大都是想找升官门路的。要找门路就得让京城里的大老爷帮助说点好话。那你就得勤孝敬着点就要来京给那些阔佬们送银子。这里有个名堂叫做“冰敬”、“冰炭敬”。可这种事情也同样没有孙嘉淦的份他太“清”了!人家巴结他不但没有一点用处闹不好他说声不收还要告你一状给你引出祸来谁肯干这傻事啊。久而久之他这里就门可罗雀了。他没把家眷接到京城来因为他那点可怜巴巴的俸禄养不起家。但既然是当了官也不能没个人伺候呀。就请了一个本家侄子来照顾个茶水什么的。可是一个十来岁的半桩孩子又能十些什么呢?

    今天他刚走到家门口就见那孩子站在外边正等他还说:家里坐着位客人。孙嘉淦有点纳闷儿一边向门里走一边动问:“是哪位兄台。还肯来光顾我这寒舍呀?”

    屋里传出杨名时欢快的笑声:“哈哈哈哈不是兄台而是贤弟。我说孙兄你到哪里去了我等了你好大一会儿了还以为你又去寻短见了呢?”

    孙嘉淦自失地一笑:“唉名时你还是早年的开朗通达也还是这样地能说会笑。可是你看我……我已经想好了也看开了不再想去过问身外是非了。离开你之后我不过是到户部去交代一下差事。其实今天早上我是因为和葛达浑那小子生气才和他打起来的。你知道我平日极少管闲事更不去招惹是非。可这葛达浑狗仗人势他也太气人了。我的脾气你还能不明白我怎能低声下气地受他的欺辱?得理不让人嘛。”

    “好好好对付葛达浑这种狗眼看人低的东西就是要得理不让人。你走了以后我还见着了张廷玉他向我打听你的住处。他可是个通着天的人物又是位大忙人呀!他哪里会有闲功夫来看你?他这一问我就觉得里面一定是有学问。我估摸着皇上大概不一定是真心生你的气。张廷玉也一定会来找你你在家安心等着就是了。”

    “咳你才不知道这些个当了宰相的人呢。今天还拉着你的手问寒问暖的赶明儿就兴许奏你一本让你落个杀头大罪。告诉你我才不领他的这份情哪。哎快说说你的事儿吧。今天你见着上书房的人们了吗?除了我倒霉的事情外还听到了什么消息?”

    杨名时看了一眼孙嘉淦:“我说你怎么这样死心眼呢?告诉你吧今大挨了皇上训斥的并不单是你一个。那个去陕西给年羹尧传旨的田文镜你知道吗?”

    “怎么不知道?”孙嘉淦说“我还和他打过交道呢。原来他也在户部里干过是个分斤掰两的刻薄鬼。那年清理户部亏空时有个老名士只因一时周转不开借了二两银子就被他参了一本。对于他这个人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你说他干什么?”

    杨名时一笑“他呀也倒霉了。他去给年羹尧传旨回来路过太原不知是怎么回事和太原的诺敏闹翻了。诺敏这人你也是知道的他是当今万岁最信任的人哪!这不圣上一道旨意传下田文镜就被革去了顶戴。如今他正在山西住着候旨落还不定是个什么结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