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二十回 敬先贤君臣结同心 训后生雍正动真情

    “方先生请起。”雍正放心了“先生果然明白朕的心意。朕所期待的就是你的这番话这个心!朕召你进京来为的是借你的才华辅佐朕成功。将来朕是一代令主而你也将成为千古名儒----朕说这话并不单单是酬谢你的功劳你明白吗?”

    “万岁臣并无尺寸之功于圣上请皇上明训。”

    “哈哈哈哈”雍正开怀大笑“你很会说话也很能责己。这一点朕虽与你心照但却不能不宣当初先帝立传位遗诏时你是在旁边的。先帝曾在选朕或是选十四弟之间长期犹疑不决后来先帝征询你的意见你是怎么说的?”

    方苞一下子愣住了他怎么也不明白他和康熙皇上当年的对话那个所谓“法不传六耳”的谈话雍正怎么会知道了?此刻雍正皇帝见这位学贯古今的大儒、被自己摆弄得惶恐不安他出了满意的微笑“方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忘了你曾经对先帝爷说的话了吗?来你看看这个吧!”

    雍正皇帝用隆重的礼节把方苞老先生请进了皇宫。两人刚一说话雍正就问方苞说:“当初先帝在挑选继位的皇子时曾在朕和十四阿哥之间长期犹豫不决后来先帝又征求先生的意见你方先生却只说了三个字便让先帝定下了决心这三个字真可谓是一字干钧啊!先生、你还记得这回事吗?”

    方苞怎么能忘了当时的情景?他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是在康熙六十年生的事是在号称“宫内之宫”、“园内之园”的“穷庐”里生的事。“穷庐”这个从外表看似乎一点也不惹眼的地方座落在畅春园内一大片浓密的松林里。在这里侍候的太监全都是被刺穿了耳膜和吞了哑药的聋哑人。晚年的康熙就在这个十分隐秘又绝对安全的小殿里处理军国大事而其中最要紧的便是起草“遗诏”和选择接替皇位的人。方苞并没有任何官职但他的地位却分外重要。因为他是老皇上的朋友是唯一可以和康熙畅怀交谈、毫无顾及的人也是老皇上在遇到难决的事情时唯一可以咨询的人在诸皇子拼命争夺承继大权时康熙和方苞谈得最多的题目便是逐个地品评各人的优劣。他们谈论得最多、康熙皇帝最拿不定主意的便是老四胤祯和老十四胤是。两兄弟是一母所生又各有各的长处和不足。最后方苞建议说:“观圣孙”。这句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因为康熙最看中也最喜爱的皇孙就是四爷的二儿子弘历。康熙当时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叮咛方苞说:“朕要再想想此事你千万不能向外透露。法不传六耳一旦泄露出去朕就是想保你也是不能了。”方苞当然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也知道假如他不听康熙的招呼就将受到最严厉的处分恐怕杀头、灭门都是有可能的。不过方苞可也不是一般人事君以忠待友以义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他还能不明白吗?更何况康熙对他又是如此的信任呢现在让方苞感到吃惊的是这个只有康熙和方苞两人知道的“法不传六耳”的秘密雍正皇帝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雍正皇帝看方苞陷入了迷惘这才微笑着拿出了一个黄匣子取出里面用黄绫包着的册子来:“先生请看这是老人家留下来的御笔扎记。”

    方苞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打开一看真的是先帝亲笔所书真的是先帝的手泽呀!只见上面有这样的一笔记载:

    今日征问方苞:“诸子皆佳出类拔萃者似为四阿哥与十四阿哥。然天下惟有一主谁可当者?”方苞答奏:“唯有一法为皇上决疑。”问:“何法?”答曰:“观圣孙!佳子佳孙可保大清三代昌盛!”朕拊掌称善:“大哉斯言!”六十年正月谷旦记。

    这篇扎记上的字迹一笔一划俱都十分认真却略显歪邪。很显然是身在重病中的康熙化费了很大努力写成的。方苞看着这熟悉的字迹想起当年康熙皇上对自己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恩义和同窗剪烛论文共室密议朝政的情份心里忽然涌上一种似血似气又酸又热的苦涩。他的喉头哽咽了一下两行老泪夺眶而出。

    看着方苞如此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