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一章 治岭南之策

法,就是仿效秦始皇当年的举措,从中原迁入百姓。这办法的效果非常显著,却是不能再执行。

    原因很简单,自打主父偃提出移民实边策之后,大量的百姓给迁去北方。百越收复以后,汉朝的战略重心将会转移到北方去,将是与匈奴的生死之战。把百姓迁到北方,比迁到南方更加重要,更有意义作用更大。

    “口众怎么就这么少呢?。周阳苦恼的抚着额头。现代社会,人口爆炸,患人口太多,汉朝却患太少,头疼。

    “哎!能不少吗?”朱买臣叹口气道:“先不说南越,就说中原,出生十个人,能有五六个人活到老就不错了。”

    “这备低?”才一半的存活率。这也太低了,周阳大是震惊。

    “这还叫低?这已经够高了,岭南之地,十人中能有三四个人活到老就不错了。”朱买臣不解的看着周阳,剖析道:“大帅,你想啊,人一出生,就有很多疾病。这样病啊,那样病的,这就要死多少?更别说,网出生的幼婴死得就更多了。数十年里,还有瘦病,战乱,天灾**,十个中有五六个活到老,很不错了。”

    天灾**,这种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不可避免,谁也奈何不得。

    好在天灾八旧不是每年都有,并不是人口存活率低下的率要原因知。※

    造成古代人口不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医疗水平有限,比起现代社会差得太远了。在古代,治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就是良医。若是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那就是名闻天下的神医,仓公这种级别了。

    如此治愈率,要是放到现代社会,那是医疗事故不断,牢底都会坐穿。

    更别说,婴幼儿的免瘾力低下,抵抗能力不强,死亡率居高不下。

    “要是遇到瘦病之年,一年就要死掉数万,十数万,甚至数十万。”朱买臣最后摇头,很是惋惜的道:“要是没有这些致命之事,中原的口众会多得多。岭南之地,比起中原就差得远了,他们的死亡更多。”

    “瘦病?”周阳的双眼放光。双拳紧握,大是振奋。

    “大件,你怎么了?”朱买臣看得不明所以。

    “主薄,你说这瘦病要是能防止。大汉的口众会不会多起来?”周阳不住搓手。

    “那是一定。”朱买臣微一点头。

    “说到瘦病,我倒是有些想法。”周阳来到汉朝近两年了,主要精力用在军事打仗上,于民间疾苦所知不多。要不是朱买臣说起此事,周阳还真想不明白汉朝人口不多的原委。

    说到预防瘦病,作为现代人的周阳,还真知道不少。从小到大,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会接触瘦病预防知识,周阳就记住了不少。

    诸如天花、霍乱、黑死病这些瘦病是从远古时代一直流传下来的。现代的防治方法对汉朝不一定有用,没那药物和条件,也有借鉴意义。

    在古代,瘦病非常可怕,可以夺去数万、十数万、数十万人的性命。要是遇到特大瘟瘦,死人过百万都不是问题。

    若是把这些瘦病防止知识用到汉朝。就会挽救无数人的性命存活率一高,汉朝的人口数会急剧增加。

    “你还会治病?”朱买臣难以置信的打量着周阳。

    “谈不上。只不过,有些想法而已。”周阳大是欢喜。解决了人口问题,汉朝会更加强大,文治武功将会更加鼎盛。“至于修路这事,我也有些门道。”周阳猛的想起,火药可以用来开矿修路。要是汉朝有了火药,做起事来就事半功倍。

    可是,周阳仅知道火药的配方,却不知道原料的提炼方法。这不要紧,可以让汉朝工匠研究。我们祖先不乏创造力,有智慧,周阳已经无数次见识了,若是周阳提出,由他们来研究,火药未必不能出现在。

    “什么办法?快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