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一十五章 使团

    一支车队正慢慢的行驶在草原之上。

    唐俭坐在车内,抱着使节节杖,双目微微阖着,似在小憩。然而熟识他的人却知道他这是在思考问题。

    对于突厥,唐俭已经不是一次打交道了,伍德初年的时候,他便出使过突厥。这也是李世民相中他,让他出使突厥的原因。

    马车车轮压在牧草之上,出“轧轧”的响声。

    “国公大人,前面便是二位李将军的大营了,国公大人要不要进去一趟?”驾着马车的侍从看着不远处耸立的毡房帐篷、栅栏哨塔,隔着布帘轻声问道。

    慢慢睁开眼睛,唐俭沉默片刻,最后说道:“算了,还是不去的为好!”

    一来唐俭是考虑到自己和和谈使者,而那二人是主战将领,二者之间,难免产生矛盾。二来嘛,便是唐俭和李靖李绩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朝廷中是很常见的,这便是武德老臣与贞观新臣之间的矛盾。虽说裴寂已经被赶出了朝堂,可朝堂之上仍旧活跃着几位武德朝留下的硕果。见到裴寂的遭遇,难免不兔死狐悲,所以对这些贞观新臣,多有抗拒。

    车队慢慢的绕过军营,往西北而去。

    而在军营之中,准备迎接使团的李靖李绩二将得到手下来报,说是使团绕过军营而去。李靖倒还没什么,只是面目冷淡如水。而李绩却是大怒道:“这老匹夫简直是不把我等放在眼里!”

    车队之内,唐俭悠悠的望着窗外的风景,心头却思量着若是此次谈判能成,自己会增添多少功劳,又可为子孙创造多少荫泽。

    思忖一阵之后,他抚摸着手中的节杖,又开始考虑在与颉利谈判时的问题了。如何让突厥内附中原?如何能让他们感恩戴德?大唐又需要付出哪些代价?凡此种种,皆在考虑之列。

    十一月的草原开始冷了,寒风在平坦的土地上刮过,吹起枯黄的牧草在地面上翻滚,偶尔一两根在萧瑟的风中飞上了天际。

    使团就这样在草原上慢慢行了两日,只觉地势渐渐起伏,树木渐渐增多,众人知道,到达阴山了。

    阴山山脉横亘于整个漠南,从河北道一直到河套地区西边,绵绵两千多里,最宽处达百里,算得上是北地一山了。

    突厥牙帐便设于阴山以南,一个名叫铁山的地方。如今使团到达阴山,只消沿着阴山脚下往西走,即可到达牙帐。

    到达阴山脚下的时候,唐俭特地出来看了一下这宛如巨龙横卧的山岭,气势恢宏,势拔云霄,让人不由生出膜拜之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俭看着阴山,却不由得想起眼前这座雄伟之山不久之后将是大唐疆土,心头顿生豪迈,“哈哈”大笑两声,正欲钻回车中。

    这时候,一个声音传来:“什么事让唐大人如此喜悦,在此大笑?”

    一听的有声音出,那些护卫使团的士卒赶忙抽出手中武器,直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唐俭闻言,转过身,望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到一个穿着黑色衣甲的身影,面带不可思议之色:“允文?你怎么会在这儿?”

    来人正是张允文。当初他请求带兵堵截颉利往北逃亡,却没有疾驰向北,而是往西北进入而去,直到阴山。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颉利在白道败于李绩之后,便一路往西北逃去,一直跑到铁山,重建牙帐,向大唐求和。所以张允文便带着人来到了阴山,先行埋伏下来。

    此时李靖、李绩二军已经在白道西北扎下营寨来,摆出了一副长期驻扎的架势。而张允文也不可能带着五百人去冲击颉利大军,况且颉利的和谈使者已经派了出来,若是此时攻击突厥,难免授人以柄,落下口实。所以张允文在等待着,等待李靖的突然进军。而李靖进攻的时机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