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旗军戍边

那李达茂也在边墙上戍守过不下数十次。往年都是一年两次轮换。这李茂达因年岁较大。已有数年未曾上过边墙。这一次。因辽东东路军出征。将宽甸一带地兵马带走不少。以至人手不足。这才将李茂达拿来凑数。无论什么情形。这边墙上总要有人地好。

    李茂达与五位旗军一路北行。途经自家时。邀那五名同伴小歇片刻。自己也好看看家人。

    满堂儿孙中除了长孙李伯臣。其余要么在外劳作。要么去应各自地差使。李茂达只好跟老伴儿略略说上几句。再跟这十九岁地孙子交待一番。李伯臣身为银差。每年需缴纳二钱五分地银子。这银子看似不多。但在这宽甸。除了自家地里地粮食。再就是进山采集一些药材、山货换钱。其余地根本没有赚银子地途径。粮食自己还不够吃。如何能卖?附近山上地土产。早就被采光收尽。这二钱五分可就是实在难办。去年地银差已经欠下一钱。开春便被催缴数次。让这位十九岁地年轻人过早地眉头紧锁。

    “爷爷。你们今日便上边墙?”李伯臣问。

    “是地。我走之后。你跟你爹说说。我这次去。怕是要几个月才能回来。让你爹与叔伯们好生照顾家里。”李达茂说道。

    李伯臣点头不语,稍停又说:“爷爷,我想出边墙一趟。”

    “做什么?”李达茂问道。

    “我想去那边山上看看,那边东西应多些,若是运气好,弄张皮子也好。”

    李达茂想了想,摇摇头,说:“这几天不行,这边墙上正轮值,换上的人不认识你,万一误会可就小命不保。就算要去,也要等几日。我跟那般人混的熟了,也好平稳些。”

    李伯臣刚要再说,却被李达茂止住了,便就住嘴不言。李达茂便招呼五个同伴,收拾好兵器马匹,一路向边墙行去。

    这边墙一带的百姓,除了刻意要逃的一去不返之外,大多在边墙两边有各自出入的地点,那些地段戍守的旗军很多都是认识的,自是平安无事。但遇到换防时,尤其是那些营兵驻扎戍守的日子,边墙便稳固得如同那些官老爷们认为的那样。

    李达茂与另五人遥遥望着三里之外就能看见的边墙行去,半个时辰后便在武官的分派下来到属于这几人戍守的墩台,一番交接后,那换下去的三人(本是五人,两人已不知所踪)用比李达茂来时快出数倍的度离去,这边墙上寂寞难耐的戍守,便由这几人承担了。

    墩台上不大的空间足够容留李达茂等人住下,存储的器械包括一门火炮与五支火铳,弓箭一类以及烟火柴薪都是备齐的,只是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用过。李达茂等人也不需清点,自顾商量着轮番守夜。

    为照顾李达茂这种老兵,另一个也是近五十叫胡三郎的与李达茂一起值上半夜,其余的,则倒头睡去。

    两人初识,便也不多说,各自望着远处的群山呆,直到夕阳西下,将一抹残红投在二人的脸上,才终于闷不住,闲聊起来。

    “小哥哪里人?”李达茂问道。

    “我啊,永甸堡那边的。”胡三郎答道。

    “哦,不算远。”李达茂不咸不淡的说着。

    “这边墙上过几次?”胡三郎随意问着。

    “记不清了。大概我二十多岁时便到过这里。”李达茂说。

    “哦,我这还是头一次。”胡三郎说道,“往常都是屯田纳粮的,不知怎么这次把我调来,我都十多年没拿刀了。”

    “好像是因东路军的事儿吧。”李达茂说道,这些小兵只能听点传闻,没人告诉他们外面如何。

    “这都快三个月了,难道还不知道东路军的消息?”胡三郎疑惑道。

    “听说是败了。”李达茂压低声音,又看了看旁处,似乎很神秘的样子,“那刘总兵的两个儿子,还在宽甸堡里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