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辽事再变

回乡,可也不能让这武官去说三道四。熊廷弼虽经略辽东,可也是文官出身,这分寸是把握的很紧的。

    冯伯灵连忙起身,低身说道:“是小的错了。再不敢妄言。”

    熊廷弼看着冯伯灵诚恐诚惶的模样,倒随即释然。跟他说这些做什么呢?一个小小的千总,就算升了游击一职,怕连辽东都未走遍,能懂得什么?怕还是向着熊廷弼才作此一言。

    “你坐吧,”熊廷弼说道,“这朝廷上的事,你不懂。”

    “是。”冯伯灵不再乱开口。

    话虽这么说,熊廷弼却不由得想起姚宗文、刘国缙两人。当初任御史时,几人声讯相通,一起以排东林、攻异己为事,不料此次姚宗文阅视辽东,却上疏说,“辽土日蹙”,熊廷弼是“废群策而雄独智”。本来朝廷上便屡有催促熊廷弼战的风议,这下,可就点燃了倒熊的火把。先是御史顾慥劾,说熊廷弼“出关逾年,漫无定画,蒲河失守,匿不上闻;荷戈之士徒供挑浚,尚方之剑逞志作威”。天启皇帝初及帝位,又还年幼,那些子文官们立时掀起一股议论边疆的波澜。到最后,御史冯三元竟然劾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这可是大罪,熊廷弼一时悲愤,抗疏极辩,并声言欲罢职回乡。这下,一道圣旨颁下,了了熊廷弼这个“心愿”。

    不过,此时这般心事,自然不能对冯伯灵这个武夫去讲。但看着眼前这人,又想起自己在辽东的这一番心血,熊廷弼真想长啸一声,抒一下心中的闷气。

    熊廷弼自经略辽东一年,已经略为挽回辽东一败涂地的颜面,局势渐趋稳定。辽阳颓城已整修一新,逃亡的人民也以开始纷纷回归。一度陷入危急的奉集堡、沈阳城两座空城,如今俨然成为重镇,可以说是“民安于居,贾安于市,商旅纷纷于途。”

    截至泰昌元年(1620)九月,熊廷弼已调集关内关外各地的人马十三万,数百门重二百斤以上的大炮,三千余门重七八十斤的火炮,而号称“百子炮”的更是数以千计,还有战车四千二百余辆,铁箭、火箭四十二万余支。若没有今日这事,熊廷弼原打算于冬季兵抚顺关,试探努尔哈赤的军力。等到第二年春天,再率大军驻抚顺,逐步进逼。而努尔哈赤若出兵,则步步为营,绝不轻易决战,而派兵从叆阳、清河、宽奠等地出击努尔哈赤后路,让其尾不能兼顾。一直到努尔哈赤军力疲惫再寻机一战而胜,同时,还可以采取招抚的办法,争取努尔哈赤内部的那些降兵降将的响应。

    但这些成绩,这一年来的日夜辛劳,天启皇帝却视而不见,只听任那些文官们指责。

    这辽东的一切,熊廷弼是看不到结果了。

    想到这里,熊廷弼再次打量起面前的冯伯灵来。这辽东的事儿,还是得有一帮子自己的人才好,若不是辽东主兵毫无战力,熊廷弼又怎会有今天?熊廷弼甚至连想到,若是从万历三十六年起,自己一直留驻辽东,断然不会让努尔哈赤猖狂到如此地步。而辽东的兵,也肯定会个个彪悍。

    “镇江堡的兵,如何?”熊廷弼终于开口。

    “还在募集中。”冯伯灵连忙答道,“水军已有三千,步军七千。只是”

    “但说无妨。”熊廷弼说道。

    “只是铠甲、器械,马匹都不足。另外,粮草虽能募集一些,但地方上还是不太顺手。”冯伯灵说的实话。

    熊廷弼想了想,说道:“辽东之事,镇江堡是处要地,情势便利便能进袭,不利则可退回海上。你这兵,还得再募。”

    “是。”

    “可惜我不能再待下去,这军需日前刚刚有所富余,不然,日后还可再拨给你一些。”

    “谢谢大人关照。”冯伯灵说道。

    说道关照一词,熊廷弼心中一动,看着冯伯灵还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