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四章 镇江新城

了,那时再商议也可。眼下郝老六还在向金州进,只要我们做好防备,多派哨探,暂时没有太大地问题。”

    “是。”几人一齐答道。

    苏翎望了望门外,见胡德昌等人还未出现。不禁微微皱眉。

    赵毅成见了。解释到:“大哥,这几日乎胡德昌忙着调集粮食。可能会一时找不到。”

    “哦。”苏翎点了点头,接着说:“这军事上,就按现在的部署便可。咱们这一闹,努尔哈赤既然没有穷追不舍,便定是在收拾家里那摊子事,这够他操心地了。再有,辽阳还在我们前面,努尔哈赤就算要动手,也会先选辽阳。这下,我们还有时间也来收拾镇江堡这数万人的问题。”

    几人都望向苏翎,没有接话。数万百姓地安置,众人可都没有经验,眼下也只能搭建棚屋遮蔽风雨,再就是提供粮食救济。但显然这仅仅是一时只需,要做的远远不够。

    苏翎坐在椅子上思索着,有好一会儿没有说话,其余几人也都在想着各自的问题,参将府前厅一片安静,这让厅外经过地护卫们也自觉地轻手轻脚,不敢打扰。

    “冯大哥,”苏翎面对冯伯灵,说道:“朝鲜义州那边如何?”

    冯伯灵显然没想到第一个问的是这个问题,想了想才说道:“袁大人的公文已经送给了朝鲜的姜弘立,据他说,也以送给朝鲜国王,但眼下还没有回音。”

    袁应泰按苏翎所说,让朝鲜国王在义州划出一片地来,用以安置辽东难民。以朝鲜国王一贯的态度,大概还是采用一个“拖”字。朝鲜国虽小,不敢仰视大明,可也不定不愿意办这个什么“划”出一块地的事情,这很难说是什么性质的划地。但,苏翎可不理睬朝鲜的计策。

    “冯大哥,你的水师有多少船了?”苏翎问道。

    “三百八十四艘,大小不等,小船居多。”冯伯灵说道。

    “冯大哥,你还地再搜集船只,买也好。抢也好,总是越多越好。”苏翎说道,“我估计袁大人给朝廷的奏书也该到了。若是朝廷相信这次大捷,必定会给我们提供粮饷,这些军需,冯大哥的水师可得承担全部运送之责。”

    “好。”冯伯灵答道。“我立即去办。”

    “不忙。”苏翎摆了摆手,说道,“这得等朝廷文书下来才能去,不然你去了找谁要去?”

    “是。”冯伯灵嘿嘿笑着应道。

    “祝浩,你的兵可都还齐全?”苏翎又问。

    “禀告将军,一个不缺。”祝浩答道。

    “好,”苏翎说,“你现在就分派一半的人,乘船过江。到义州驻扎。”

    “是。”祝浩答道。

    “你听好了,”苏翎说道,“到了义州。我会写信给姜弘立,你递上书信,便将鸭绿江沿岸一带地地都给我占了,就说是大明军伍征用。”

    “是。将军,要占多大的地?”祝浩问道。

    “这个”苏翎望了望赵毅成,说道:“这次辽阳来的,就算八万吧。其中一半是能种地的,就算四万人,这有一万户人家。每家总得有个五十亩地。你算算,要占多大个地方?”

    赵毅成几乎不用算,便说道:“大哥,这不是得占半个义州?”

    苏翎笑道:“才半个?不,整个义州都要。”

    “是。”祝浩高声答道。

    “慢着。”苏翎叫住祝浩,说道:“你运回来地银子可曾清点?”

    “没有确切数目,除了各营下的饷银,大约还剩一百一十万左右。”祝浩答道。

    “银子都交给胡显成。你去提十万两,到了义州。先给姜弘立一万两,剩下地,拿去买地。凡是已经有人耕种的地,都买过来。总之你要筹够这一万户人家的田。”

    “是。”祝浩答道。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