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章 逃亡官兵

份天启皇帝写给兵部地圣谕。

    丙寅,谕兵部:“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志士灰心。今边疆多故,东夷荐食,大风猛士,深轸朕怀。卿部便张挂榜文,通行天下。凡山林草泽之间,有素怀忠义,夙抱韬衿,臂力过人,猿臂善射,可效一旅之用者,在京赴兵部报名,在外赴抚按衙门验实伴送来京,朕皆不次擢用。卿部再查祖宗旧制,文物各有职掌,互相弹压,不得仍前牵制,庶展豪杰之用,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苏翎看完,抬头望向袁应泰。

    袁应泰苦笑着说道:“看到了吧,皇上也觉得现在的将官、士卒难以胜任收复辽土之事。这道圣谕,便是要招揽人才,以图大用。”

    苏翎不置可否,将文书放在桌上。天启皇帝态度倒是与前任皇帝不同,但,这也毕竟不是一两日便能办妥地。若是再往前十年,或许能避免辽事糜烂的趋势。

    袁应泰接着说道:“自万历四十六年闰四月起至泰昌元年九月止,朝廷共过银二千一十八万八千三百六十六两,这便是将朝廷府库搬空也不够用啊。为此,不得已加征辽饷,算是勉强够支。但”

    袁应泰为将话说完,又从桌上翻出一份文书,递给苏翎,说:“你看看吧。”

    苏翎再次接过细看。这是山东登州海防道按察使陶朗给朝廷地奏书,称:山东登州接到原任监司府佐将领胡嘉栋、张文达、周义、严正中等大小官员共五百九十四员名,毛兵、川兵及援辽登州旅顺营兵三千八百余名,金、复、海、盖卫所官员及居民男妇共三万四千二百余名,各处商贾二百余名。

    苏翎随心知辽东南四卫的大小官员一概逃亡,这也正是其希望的局面,但此刻却是头一次看到这般详细的数目。这可不真的是逃空了?

    袁应泰接着说道:“你看到了吧,这便是辽东。这些我属下管辖的官员,竟然连留在金州都不肯,直接跨海去了山东。南四卫,我是指望不上了。”

    苏翎缓缓将文书搁在桌上,想了想,说道:“袁大人也只有等待关内的援兵了。”

    “那些援兵?”袁应泰嘴角**了一下,像是触到了痛处,说道:“这些银子,大半都花在调集各镇官兵,招募士卒上了。安家银,马价银,铠甲兵器银子,哪一个不是都给全了的?可兵呢?去年调集出关的,到今日还未抵达山海关。你说我指望什么?”

    苏翎说道:“广宁一带还有多少兵马?”

    袁应泰说道:“除去我已经调集到辽阳地,算上那些溃兵,也还有四、五万吧。我已奏明皇上,升任宁前道参议王化贞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事务。并一再请求由海运输送粮饷,皇上已升太仆寺少卿毕自严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驻扎天津,备兵防海,并兼管粮饷事宜。”

    苏翎听见王化贞,便追问一句,“那广宁一带的粮饷便由巡抚王化贞专责?”

    “是的。”袁应泰看了看苏翎,补充说道:“你放心,你那一部胡秋青所要地粮草、器械,我以文给王化贞,要其给予办理,现在想必已经拨付了。那王化贞一向与西虏”

    说道这里,袁应泰顿了顿,该了口,以便与苏翎的习惯一致,说道:“就是蒙古部族,联络甚密。王化贞一直请求朝廷拨付赏银,以便利用蒙古人牵制建奴侧翼。这与你的布置是一致的,所以这次,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王化贞与蒙古人?”苏翎问道。

    “嗯。”袁应泰说道,“他与虎蹲兔、炒花等部一向都有联系,有专门的通事往来其间。朝廷上有关蒙古人的消息,他提供的最多。”

    听到这个解释,苏翎便对胡秋青一路暂时放宽心思。

    苏翎对于胡秋青在蒙古部族的境内活动,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这也是唯一地人选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