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一章 提督辽东

瞒着。”

    苏翎倒有点佩服袁应泰说这话时的坦然了,这么做很可能被立即剥夺辽东经略的官职,说不定也会被缇骑逮回京城,但袁应泰明知这一点,还是做了。这么做。比当初在镇远楼上点火**。这勇气相当。

    “皇上能同意我说地策略?”苏翎问道。

    “这个”袁应泰想了想,说道:“你的部署。只是其一。当今皇上年纪虽不大,可也知道辽事艰难。这辽饷虽然加派,可也抵不住所需的银子。兵部、户部,以及那些御史们,动辄便上书请皇上拿出内帑,以解决兵饷不足的问题。似乎只要皇上拿出银子,便能诸事顺利。可皇上拿出内帑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去年拿出的二百万两,说是赏赐沿边各镇官兵士卒,可是已经有人禀报,说是有多处士卒一钱银子都没领到。这如何不让皇上愤恨?”

    “都贪了?”苏翎问道。

    “也不是都贪,但绝不会是少数。”袁应泰此时倒也想个清廉御史,说道:“我在密折上明说辽阳的实情,这努尔哈赤不来便罢,若是前来攻打,这数万兵马不过是填了个窟窿,白白浪费了那些饷银。是故,我对皇上名言,辽阳必定守不住。”

    “那皇上肯放过你?”苏翎问道。

    袁应泰看着苏翎,说道:“若没有你那些捷报,或许此时我已被下狱了。这次皇上听进去了你地部署,已经给我回文,辽阳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弃。”

    “这么说,皇上真得懂了用兵进退之法。”苏翎说道。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懂不懂兵法,我不敢评述。当初初到辽阳时,我也是自诩熟读兵书,以为能一鼓作气,拿下抚顺,将辽事一扫平之。如今丢城失地,才知这兵事,可非从书中来。”

    苏翎并未附和袁应泰的感叹,继续问道:“那皇上如何能做出这般决定?且朝中的大臣们能坐视不理?”

    “那里能不理?”袁应泰话中有些讥讽。似乎将自己放在那些文官地对立面,说道:“就说原监军道高出,辽阳初陷时便自辽阳逃归广宁,在广宁没待上半日,便上书朝廷,说辽阳失陷。复言广宁不可守,请捐以予西虏,用蒙古人去攻打建奴。此人已被遣缇骑逮送京城。不仅如此,朝廷之上,还有人有类似言论,甚至说用收复地疆土给予蒙古人,以此算做奖赏,予以激励。”

    苏翎有些哭笑不得,这些文官在军事上当真可笑。

    袁应泰接着说道:“最终皇上能与大臣们达成一致。还是在于银子上。”

    “银子?”苏翎好奇地问。

    “对,银子。适才已说过了,大部分的饷银都用来募兵。而募兵地实际情形,实在不堪。朝廷上有人言:按自有东事宜来,其贻祸最烈者无如募兵。盖招募之兵,率皆市井乌合,御敌则不足,鼓噪则有余,前后糜金数百万,曾不能得一卒之用。甚者逃而为盗,奸民饥民揭竿从之。中原自此多事矣。”

    苏翎心中一怔,这朝廷之中,倒还真有看的远的。

    “此言不说十分,却也有九分属实。”袁应泰说道,“皇上一面是不忍再拿内帑却填无底之洞,而大臣们也因处处要饷而头昏脑胀。所以,我在密折中给皇上提议,暂停招募新兵,也无需再从各镇调集兵马。仅让已在路上的兵马继续赶往辽东入关便可。仅这一步,便能省下无数银子。”

    “哦?”这却是苏翎没有料到地,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袁应泰会想出这么个主意替朝廷与皇上省银子。

    “袁大人,你当真觉得不要再继续调集兵马了?”苏翎问道。

    “是的。”袁应泰看向苏翎,说道:“你不是说,这辽东你能收复么?”

    “那当然。”苏翎被堵住了嘴。

    袁应泰接着说道:“或许这个提议当真有作用,再加上你地大捷。你说朝廷会不会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