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章 漫长之夜

促着民夫队伍将饷银与军需都运入辽阳城中,有苏翎下令派出士卒协助,这度自然便快了数倍。但胡嘉栋却是没有闲着,这回押送粮饷、军需,朝廷拨出的官兵也有近千人,此时可都归属胡嘉栋调派。胡嘉栋与袁应泰协商着将一应饷银、军需清点查验,一一入库,不过,胡嘉栋却没有办理交接。除了朝廷给与辽东经略袁应泰的一些赏赐与文书之外,所有的军需、饷银,都由胡嘉栋派人看守。

    按理,这交接也不过是文书上的手续,袁应泰也并没在意。况且,自苏翎驻扎在辽阳之后,袁应泰对这军需方面的事务,很少插手,除了一些粮草需要调动之外,其余的,袁应泰几乎都放手给苏翎分派。这习惯到了胡嘉栋这里,倒是少了许多麻烦。再说,这调拨给苏翎的饷银、军需,也属胡嘉栋的职权范围之内。当然胡嘉栋对袁应泰述说的理由,则是由其直接与苏翎交接。

    袁应泰的冷淡,加上胡嘉栋的一些小算盘,让这进入辽阳城的军需、饷银,都暂时看上去由胡嘉栋掌管着。这些运送军需的队伍,直到入夜以后方才全部进城,让胡嘉栋没多少时间去顾及那些被苏翎半路上便截走的工匠们。那些工匠,并不在胡嘉栋的算计之内,再说,这是额外的一群队伍,自有郑炳荣专责护送,胡嘉栋也乐得少些事做。

    这一夜,胡嘉栋一直忙到很晚,才算将所有军需、饷银清点清楚,入册登记。胡嘉栋地宿处。被袁应泰安置到辽阳城中原辽阳兵备道衙门处。兵备道衙门当然要比辽东经略袁大人的行辕要小得多,但也是十分宽敞地大院。足够胡嘉栋与其随从们居住,关键是,此处位于南门不远。离着辽东经略大人的行辕,还要隔着几条街道,不知是不是“眼不见为净”的想法,让袁大人做出这般安置。胡嘉栋倒是没有意见,离袁应泰那张冷脸远点也好,免得看着难受。

    至于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这一夜也没过早休息。这数千地民夫的口粮放,可是一件大事。这相当于救济辽东难民的手段。是袁应泰自己的主意。倒是没有让苏翎分心。最初辽阳的粮价,也是居高不下。好在苏翎已经迁走了大半,没有过分让袁大人操心。不过随着辽阳洗染无恙的消息传开。那些6续返回地百姓们,却是面临着粮食紧缺的问题。按袁大人以往地履历。做出这种用放粮来支付脚价地事情,不足为奇。

    胡嘉栋给辽东经略袁应泰,也带来一部分朝廷专门拨付的赈济银子,这是袁应泰自己在奏书中列明地,不过,银子只有三万两,不多,只能算是朝廷还在顾及这些辽东百姓的意思而已。按袁大人制定地粮食脚价,这运送军需往返一趟,给予二斗粮食,若是能提供骡马、牛车之类的工具地,则另加一定的额数,视各自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别。

    算下来,从辽阳至海岸,大约是不到二百里地,每天走个七八十里,三天也就到了。这是按徒步算的,自然是十分辛苦的差事。可就这样辛苦,却能换来大约三十多斤的米,足够一个人食用一月,再辛苦几趟,全家人便能不愁吃喝。若是家中有大车或是骡、马还在,自然能换回更多的粮食。这虽然比平日里的脚价要低,此时却无人持有异议。

    而鉴于沈阳已经落入建奴之手,这辽阳尽管不断集结大军,可毕竟仍然是战事未断,是故到后来,连那些并不缺粮的大户人家,也纷纷招募人手,前往海边承接运送的差事。这除了粮食,袁大人还能给现银。这进入七月,农事上也没什么事情,那些大户人家的闲置人手,总不能白吃饭吧,这能赚银子的事情,自然是大户们愿意去做的。

    是故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与胡嘉栋交待住处等事项,便一心放在那些民夫身上。等袁大人放完毕粮食,又给那些等待着继续承运军需的百姓安排好住处,也已进入深夜。

    第二日卯时不到,苏翎便带着赵毅成、钟维泽以及韩光欣与五六个书办来到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