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六章再选官兵

    四万明军以及随行的大队民夫驮队运抵辽阳的粮草、军需,在辽阳城外堆积如山,仅是调拨入库,便足足用了三日的功夫。辽阳城内原有的府库已经不足用,另外又划出数百座空屋作为临时府库,才算是暂时清理干净,不至于曝露野外。

    辽东经略袁应泰嘱咐辽东巡抚王化贞为苏翎购买的那一万匹战马,为这四万明军的押运帮了不少忙,而又因此次督管极严,沿途倒是没有出现倒毙马匹的事情。苏翎只命留下二千匹单独派人养护,以作日后重建黑甲骑兵营之用,其余的,以每营千匹之数,分别派往各营再建骑兵。

    此外,随军而至的,还有三百五十辆战车,每车配火炮两门。这原是京营所属,说起来还是辽东经略袁应泰上任之初调拨入辽的,但一直积压在广宁,迟迟不至。巡抚王化贞本想留在广宁组建战车营,却被袁应泰勒令不得截留,往辽阳。不过,这如今倒是抵达辽阳,但苏翎巡视时,却得知战车倒是齐全,火药弹丸一概是照京营配置一项不缺,量也足够作战之用,但这原属战车营的士卒却是一个没有。也不知是原本就没有派遣,还是派了却又闻风溃散。

    待从袁应泰处得到这四万兵马的名册,苏翎才知这一部人马的构成。大概是广宁一带招募的民兵有三成之数,三成是历次战败溃退至广宁的败兵,剩下四成,才是新近入辽的援辽兵马。苏翎琢磨过后,明白大概是广宁一带防御蒙古的兵马,也是按此例分派的。这么一股拼凑地四万人马。唯一的好处,是不缺铠甲、兵器、骡马。如今运抵辽阳的铠甲、兵器,已经有略微出。而苏翎眼下要做地,便是将这些兵马全数重组,建起几营可战之兵来。

    就在袁应泰忙着安置军需、粮草的这两日,苏翎已与赵毅成等武官商议妥当,着手筛选士卒。

    这第一道军令,以榜文的形式在每座军营中张贴。且同样为那些不识字的士兵配备有反复宣读的人。这道榜文只有区区几行字,内容倒是令所有的明军士卒十分好奇,且内心翻转不一。榜文中说,限一日之内,凡是不欲上阵杀敌者。即刻登记名册,另派它用。一日之后,违反军令者,立斩不饶。

    这怕是大明朝开国以来也从未有过地军令榜文,说得既明确,但也有含糊之处。若说不欲上阵杀敌,还不如说是临阵欲逃的,这四万人之中,哪个又不顾自家性命?这便要问这些兵到底是为何而来。当兵吃粮、、原属军籍的是一种。这招募时混吃混喝的,也是一种。当然,苏翎期盼的。是那些胸中但凡有那么一点儿地“建功立业”之辈,想必也会有。

    另外。这援辽兵的军饷,朝廷上可是给的月饷一两五钱。这中间有多少是指望着这月饷养家糊口的,可是无法计数。当然,什么安家银、马价银等等之类的,朝廷已经拨付,此时苏翎却是不管。自这一刻起,这些兵可都得按苏翎的军令行事。

    这些兵或许算不得精锐,可至少体格、身材、气力也算不错,滥竽充数之人,在广宁便有了一次筛选。对于这道榜文,这些兵除了开始的好奇之外,渐渐地便想得多了。当然,不想战死的可为数不少,但随即想到的是,能不上阵自然好,可那饷银自然便会有变化。这位苏总兵、征夷大将军行事虽然显得莫名其妙,可总不会要些不想打仗地兵却又照给银子的吧?这么一犹豫,这到底愿不愿意上阵,可就是一个左右摇摆地决定了。

    铁了心不想送命的,自榜文布那日地午时起,便战战兢兢地到指定地点登记名册,果然,连句呵斥也没有一句,只是立即被命令前往一座新的大营报道,同时交出身上地铠甲、兵器,只被允许空手而行。有了头一个例子,这随后的人便胆子大了,人也渐渐地多起来。初时,还是那些略显的单薄的人,随后不少壮汉,也交出铠甲、兵器,低着头迅疾离开。苏翎的这道命令,无疑是贴了一张贪生怕死的标签,这在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