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章 虚张声势

不管。此时只估算一下这粮饷到底会不会受到影响。如今就要入冬,今年倒是不愁,但若是粮饷不接着运来,明年可就不好处置了。再说,这条海上地路,我们还得让其一直通着。”

    赵毅成看着李永芳,问道:“你是说朝廷会因那些传言,便减少粮饷供给?这回朝廷不是已经拨付了三百万两的饷银么?眼下海上船队可没见歇着,这少说还有一半没有运到。\”

    李永芳答道:“这三百万两饷银,还有那些粮草,倒是朝廷依仗将军收复辽东的一面,这与给将军授职是一致的。不过,朝廷上的事,一向是左右两端都有。当初因为事急,那些大臣们又拿不出别的法子应对,而将军又忽然报捷,除了将军,当然没有别人来承担辽事。这一点在当时没人敢出声反对,只要反问一声,有何人选?便是自找麻烦,且还会被扣上别的罪名。”

    李永芳如今已经愈加受到苏翎的重视,那徐熙带回来地大部分朝廷邸报、奏书的副可都给其看过了。对于李永芳来说,那里面得到的消息,可要比苏翎与赵毅成看过后要多得多。

    李永芳稍停,接着说道:“如今过了几月,辽东又再无战事的消息,朝廷上地大臣们可就缓过劲儿来了。朝中向来分做几派,相互指责,凡是有说好的,便有人说坏;有举荐说能用地,便有人驳斥说绝不能重用。此时辽东事缓,自然会有人站出来提供几个人选。这是按常理推论的。”

    苏翎点点头,对朝廷地内部争斗,其一向懒得多听,多想,只要不牵扯到辽东自己的设想,便一概不闻不问,此时却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下去。\

    “你继续说。”苏翎说道。

    李永芳接着说道:“这是其一。实际上朝廷上地那些人对将军说三道四。也仅仅是一方面。毕竟将军是武官,这文官向来不将武官放在眼里,就算对将军有所猜忌,也不会算做大事,仍然会从牵制上着手应对。所以这矛头,还得指向袁大人,还有辽东监军胡嘉栋身上。”

    这事说道这二人身上,倒是苏翎未料到的。

    只听李永芳接着说道:“那杨镐、熊廷弼便是两个例子。催战与缓战,都是现成的。想必现在弹劾袁大人丢失沈阳的折子已经有了。那栋,来之前便有处分,这会儿过了几月。那些刀笔上用功夫地大臣们,定不会一言不。保不定朝廷上已经吵了起来。”

    李永芳继续说道:“这样一来,袁大人、胡嘉栋二人,实际上与将军绑在一起了。袁大人如今自然是支持将军的,弹劾袁大人,也便是制约将军的一个法子。当然,这仍然是两边都有的,那支持将军的占了上风。那么这态势便不变,粮饷便不会少。可若是传言多了,朝廷上将建奴看得势弱的人必然会多起来,那样的话。那一边的人便就得势。另外,将军所部。可就太强了些。”

    李永芳最后地话有些含蓄了,暗指苏翎所部在辽东过于强大。会引起朝廷的猜忌,尤其是对苏翎这种来历有些不太清楚地人。\

    苏翎看着李永芳。问道:“你有什么法子?”

    李永芳微微一笑,说道:“说起来也简单,也正是将军一直在用的。”

    赵毅成说道:“直说

    永芳答道:“传言不是说建奴势弱么?那么便让其不弱便是,这样,传言便就破了。”

    这几个月来努尔哈赤的八旗兵一直偃旗息鼓,没有任何动静,眼下已是九月,即将入冬,不用算也知道接下来,辽会有什么大的战事。那如何让其显出不弱之势?

    赵毅成想了想,说道:“你是说打一仗?”

    李永芳看了看苏翎,说道:“这要看将军的布置了。将军说打,便按打的法子想办法,将军若是继续保持眼下辽阳的态势不动,也可另想办法。”

    苏翎将身子靠在椅背上,一面瞧着李永芳,一面在心里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