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章 鸿门宴?

    第八十章鸿门宴?

    出了满香楼,夜已经子时,漫步在寂寥无人的陈留大街上,迎面感受着阵阵暖风,陈清鬓角两旁与后背流下的却是冷汗。篡汉之祸根……此头衔实在是罪名不小,骇人听闻呐

    许子将的评语如同一颗巨石砸入了陈清平静无波的心海,荡漾开的并不是涟漪,而是滔天巨*。

    篡汉一事,他也只是曾经稍微于孟德提起过些许,但从未于他人面前相告,许子将仅仅是一面便可看破,怎能令他不惊?

    索性此人并无歹意,在说完这句惊世骇俗的评语后,补上一句:可叹,唯独是你,变数莫测,凡人无法获悉,但请君多加珍重,无论所行何事,务必以天下苍生为首念。

    这句话如果告诉的是旁人,或许他人会沾沾自喜,悠然自得,以为自己掌控了天下变数,将来会成就如何之大业,然而在陈清看来却并非如此,而是替他敲响了警钟。

    他了解历史的动向,知道何处是变劫,所以可以有谋士之称;他记忆中知晓诸多名士、诸侯之脾性所以可以对症下药有急智之称;他所做之举全然出自于民,为民考虑,固然当得起贤士二字。

    然而一直被人忽略的是,他所作所为,没有半点儿利于大汉基业,利于巩固政权

    可以说,他脑海中构思的辅佐曹操走的是王朝霸业,而非佐汉功臣,若是今日所遇乃是忠汉之辈,结局又会是如何?

    一直以来,他只是想着一切不违本心,能够存活至今仅是因他身边所遇之人皆良善爱民,若是陈圭、陈登父子变做王允、卢植,当年那番‘天辩’恐怕说完,就会人头落地

    陈清忽而觉得自己想的太天真,许多事并非一念就可为之,就像这漆黑一片的街道上,纵然你想眺望清前方的道路,也是徒劳无功。虽然如今大汉行将就木,遥遥欲坠,各方诸侯蠢蠢欲动,不臣之心渐露头角,要将曹操好好辅佐上位就必须替他树立起忠君爱民之美名,自己若再这般议汉、背汉,岂不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深吸一口气,陈清算是又想通了一番,向后眺望满香楼二楼厢房仍旧透亮的灯火,感激的点点头,大步向太守府内走去。

    --------------------------------------------------------------------------------

    公元一九零年五月初,袁术得细作来报言孙坚私匿玉玺,心怒,于众人前质问,袁绍见袁术不似作假,当即亦图玉玺,出声责问,迫其交出。孙坚心惊之余面不改色,拔腰间宝刀指天立誓过罢,严声怒斥其兄弟二人反复猜疑却不思除贼,不足与谋,遂引兵急撤洛阳投江东而回。绍闻之大怒,遂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教就路上截住夺之。

    七月,袁绍班师回渤海,从谋士逢纪之计,先是暗中与公孙瓒相约,谏言其南袭冀州,自军趁乱内袭。公孙瓒从之率兵南袭,韩馥连败三战,终日惶恐不安。袁绍乘势以韩馥性格懦弱胆小为饵,遣说客外甥高干、荀谌说之,终得冀州全境并其麾下多数文武,领冀州牧。又从田丰之谏任高干为任丘令勤兵屯于高阳一线,以防公孙瓒突袭为由,遏制高阳太守刘备发展。

    八月,袁绍纳郭图之策,以天子年幼且被董卓控制为由,欲将刘虞架为傀儡设新帝,刘虞不从怒叱之,袁绍不罢休,更是与韩馥等人再奏请刘虞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刘虞再复拒绝。

    八月底,刘备以天下大局分析奏书一封于袁绍,袁绍见其信中所言句句属实且不容小觑,深喜其能,故不纳田丰之谏,准其征兵,以保黑山一带突袭。刘备大感起恩再书拜谢,亲自于境内张榜安民,广征精壮,其皇叔之名号亦是于河北一带渐渐打响,遍及四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