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六章 洛阳地震(二)

昭著的许训、许相父子。

    许相长期担任侍中与宦官互为表里,在中平四年五月到中平五年八月的这段时间甚至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司徒。汉灵帝死后,中常侍张让等人谋杀大将军何进,矫诏任命他为河南尹,打算利用他打击异己。但是虎贲中郎将袁术与何进部将杀入皇宫,司隶校尉袁绍将他骗入宫中与宦官一同被诛杀。

    不过,此时的许相和宦官走的还不是很近,还算是士族豪强的一份子,所以,他才被邀请列席这一次的讨论。

    许靖、许劭堂兄弟(今平舆人)皆东汉末年著名贤士。当时,宫庭混乱,奸邪当道,政治**,祸乱四起。为治理国风,抑恶扬善,二许凭其才识谋略,在清河岛上开办了一个讲坛,每月初一命题清议,评论乡党,褒贬时政,不虚美,不隐恶,不中伤,能辩人之好坏,能分忠奸善恶,或在朝或在野,都在品评之列。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人,无不名声大振。一时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竞领二许一字之评以为荣。后来,“月旦人物”便成为品评人物的一个成语。许氏兄弟利用“月旦评”为时政举荐了不少人才,对当时取士有着很大影响。如许劭推荐的樊子昭、和阳士、虞承贤、郭子瑜等都显名于世,人称许劭为“拨士者”。许劭更是准确地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许靖出任蜀汉太傅,倍受世人敬重;许劭曾任汝南郡功曹等职。劭兄许虔,品德高尚,志趣高雅,待人宽厚,与弟许劭俱有高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平舆县城的古巷“二龙里”和小清河的“月旦岛”、“月旦桥”皆因其人其事而得名。

    不过,在曾炩眼中,这个“月旦评”也就那个样,这不过是士大夫阶层的互相吹捧而也,他们捧出了那么多的人,也没见有一两个是寒门士子。只不过他们还算有一点良心,都是捧出来一些有一点真才实学的豪门士子。

    杨氏门阀的家主杨赐道:“我还听说,这个曾炩和宦官走的也很近。他来买官的时候,就送了中常侍张让很多钱财。而这次他派来的使者,同样送了阉奸很多钱财,他是不可能和我们走到一条道上的。”

    杨赐字伯献,祖杨震,父杨秉,皆大儒。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后辟大将军梁冀府,非其好也。出除陈仓令,因病不行。公车征不至,连辞三公之命。

    熹平二年,代唐珍为司空,以灾异免。复拜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熹平五年,代袁隗为司徒。光和元年,书奏,甚忤曹节等。蔡邕坐直对抵罪,徙朔方。赐以师傅之恩,故得免咎。其冬,行辟雍礼,引赐为三老。复拜少府、光禄勋,代刘郃为司徒。

    光和四年,赐以病罢。居无何,拜太常,诏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帻绶,玉壶革带,金错钩佩。

    光和五年冬,复拜太尉。中平元年,黄巾贼起,赐被召会议诣省,切谏忤旨,因以寇贼免。

    张温问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现在就开始打压他?”

    太尉邓盛道:“这很不妥,要是我们一开始就对其进行打压的话,肯定会将他推到其他三方那里去的。”

    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袁隗很是恼火,本来是想请他们来商量办法的。可是这些家伙都是老滑头,都不想说出心里话,而是一个劲的在那里推三阻四。

    袁隗怒道:“大家总得商量出一个解决的方法吧?”

    邓盛道:“我看还是静观其变为佳。”

    其余几人纷纷点头。

    袁隗气得想骂娘了,老子叫你们来商量,结果就是这样?

    许相说道:“袁司徒,要不这样,你们袁家派一个子弟去冀州展,顺便牵制一下曾炩的展?”

    杨赐也道:“这个方法不错,你们袁家在勃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