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章司隶危机(一)

这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这一万人马才组建四个多月,是他在山口渡和公孙瓒闲聊时,突然想出来的主意。

    司隶缺兵。尤其是在面临几方势力大举入侵的时候,这个情况尤其突出。

    右扶风因为和长安相邻,刺史大人太史慈的口碑又好,所有西凉的许多流民跑到了右扶风郡郡。右扶风郡郡人口本来就多,可开垦土地也少,所以大量流民滞留在右扶风郡各地,生活很悲惨。

    招募流民从军,既可以解决流民多,土地少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流民家庭的生活问题。因为当兵可以吃军粮,拿军饷,士兵省一省还可以贴补一点家用。至于士兵多了,军饷怎么解决,太史慈、张燕以及等一班府吏想了许多主意,最后还是决定屯田戍边。

    军事屯田周代已有。前朝汉文帝采纳大臣晁错“募民徙塞下”的建议,把一些奴婢、罪人和平民迁徙到边塞,将他们以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屯田戍边。这些人农忙时屯田,农闲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这种做法既起到了防御胡族入侵的目的,也起了开边境的作用,为汉代屯田之先河。到了汉武帝时期,屯田戍边,防备匈奴则成为当时的一项主要国策。自此以后屯田戍边就是大汉国防守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成了大汉国节省国用,解决边境地区驻军的给养,对付胡族入侵的基本方法。

    就在右扶风郡太守王濡准备实施这个措施的时候,因为生病回家休养,这件事随即就耽搁了下来。没想到世上的事情就这么奇怪,还没过两个月,三方势力的联军突然入境攻打,这一万步兵立时成了右扶风郡救命的稻草。

    依靠这一万士兵,加上各城的守军,在涿郡太守王濡,大校吴炽,大校鲜于辅的指挥下,竟然也抵挡了二十多天,不但严重迟滞了敌人的进攻度,也为援兵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到部队撤回武功时,鲜于辅统计了一下,尚余一万多人,这让他对坚守长安城充满了信心。

    一想起背后的十二万联军大军,鲜于辅脑后就凉。

    鲜于辅有点灰心丧气,一路上督军急行。后面张鲁军大将杨任的部队正在衔尾猛追,一刻不停。

    上个月他还雄心勃勃准备带着部队到西凉战场杀敌立功,没想到这个月就被联军赶得上天无门,入地无路。这世事变化还真是快。

    韩遂的部队三天后稳步推进到长安城下。

    韩遂率领四万人在长安城西城门扎营。张卫率军三万驻扎在南门。

    韩遂部将成公英的两万部队渡河之后,迅向安陵、长陵方向推进,对主力攻城部队的左翼进行保护。

    西羌黄沙的四万部队渡河之后,随即大部队立即东进,迅向长安城进军,会合大军齐攻长安。

    方飚率领五千大军做为前部,此时距离长安还有一百里。

    他是黄沙的部下,按照要求,明天早上他必须要赶到长安。但此地已经是北疆军的活动范围,所以方飚命令部队小心行动,密切防备敌人的突袭。

    方飚接到的消息说,北疆军行大校吴炽的一万骑兵已经出了长安,要时刻防备被他的部队袭击。此人善打袭击战,最善夜袭。

    方飚没有放在心上。他正在生气。他是第一个攻进槐里城内的,原先以为可以大捞一笔,没想到还没有走到县衙,黄帅的命令就来了。立即开拔。凭什么自己努力打下的地方,自己却连一根针都捞不着。

    斥候飞一般赶到。

    “大人,距离我们十里的地方,看见敌人骑兵。”斥候满头大汗地说道。

    方飚吃了一惊,紧张地问道:“多少人?有多少人?”

    “估计有几千人?”

    “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密集结阵,准备阻击敌人。”方飚大声吼道:“派人通知黄帅,迅向我部靠拢,敌人的骑兵部队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