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1章改变心意

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辛弃疾由于他的身份,再加上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在官场中,谁要是想攻汗他想要找个理由实在是太方便了,他“归正人”的身份让他万分尴尬,很多时候就算有理,也会莫明其妙的变得无理。再加上他的性格,免职摆官对他而言属家常便饭。

    从他绍兴三十一年(1161)归宋后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他做官与当民的时间基本上是平分秋色,最近十几年来,除了前年他担任过福建安抚使外,就一直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以往有时还会保留一些虚职,但到了去年,他身上的所有官职品阶被剥得干干净净。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在江西上饶的住所带湖庄园生火灾,只得举家迁往瓢泉庄园。而辛弃疾在安顿好家人后,孤身一人出来游历。

    辛弃疾原本是没想要来昌化的,可他到了临安却听得最近昌化生了一起吴江案,不说这件案子本身的曲折离奇,就凭这件案子将宰相赵汝愚牵扯了进来,那也是能吸引大多数人眼球的。

    韩忠卫热情的将辛弃疾拉到了昌化最有名的酒楼,韩忠卫好客,而辛弃疾豪爽,两人叫来酒肉,韩忠卫敬仰辛弃疾,而辛弃疾则对韩忠卫有好奇之心,这一聊下来,对方的性格都合自己的胃口,很快便称兄道弟起来。

    辛弃疾将自己绍兴三十一年聚众二千余人抗金开始,一直将自己的生平事迹都很详细的介绍给韩忠卫听。辛弃疾一生最想做的就是恢复失地、报仇雪恨,可是他却低估了大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刚回归南宋时,他也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如今碰上韩忠卫,辛弃疾也不知是不是真的碰上了知心朋友,将几十些藏在心中的话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反倒是这十几年来,辛弃疾经常被弹劾罢官,不在其位,也不能谋其政,他的生活反而越平稳了。只是这心中的郁闷,却是越积越重,这次倒出来,他也是感觉痛快无比。

    “辛老哥,你的人生真是丰富多彩,壮志未酬却乃人生憾事,但你的北伐抗金我却不敢苟同。”韩忠卫听了大半个时辰,心中也是感慨万端,这辛弃疾的人生也够离奇的,但要不是他有这样的遭遇,也许那些传扬千古的词就一定能写得出来了。

    “什么?韩兄弟,我看你也是热血男儿,难道你就不想北伐抗金?”辛弃疾一拍桌子,怒形于色。

    “辛老哥,你先不要动怒,且听我说完。”韩忠卫知道自己远攻近交的策略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虽然辛弃疾出生在金国,可他对金国之恨更甚于一般的大宋百姓,听得韩忠卫不同意北伐抗金,义愤填膺也属正常。

    “好,我就看你有何说法。”辛弃疾已经下定决心,只要韩忠卫胡说八道,自己一定转身就走,再也不跨昌化一步。

    “辛老哥,北伐抗金痛快是痛快,可先不说金国的实力与我大宋相比如何,就算举全国之力北伐,会不会两败俱伤。就算是北伐成功,中原故土恢复,可接下来呢?不知辛老哥可想过否?”韩忠卫走到辛弃疾身边,亲自给他倒上一杯酒。

    “接下来就是天下太平,天下一统呗”辛弃疾不以为然的道,只要打败了金国,恢复了故土,就算有再大的麻烦也总能解决的。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